首页成语词典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西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nán běi dōng xī南北东西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dōng tǎo xī fá东讨西伐同“东征西讨”。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dōng chě xī lā东扯西拉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dōng lā xī chě东拉西扯拉、扯:闲谈。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不紧扣中心议题。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xī zhuāng gé lǚ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shuō dōng wàng xī说东忘西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柳青《狠透铁》:“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
xī fāng jìng tǔ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唐 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xī jìn nán chēn西赆南琛谓四方皆来朝贡为“西赆南琛”。赆,贡物。琛,珍宝。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 荆艳楚舞。”
xī lín zé yán西邻责言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dào dōng shuō xī道东说西见“道西说东”。《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觑俺咱似儿戏,使着后,道东说西畅憋气。”
xī fēng cán zhào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金乌:太阳;坠:落下;玉兔:月亮。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一路说,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dōng chāo xī xí东抄西袭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人家看得佩服。”
jià hè xī yóu驾鹤西游死的婉称。邓友梅《那五》:“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游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
dōng fān xī dǎo东翻西倒翻:翻转,倒下;倒:颠倒,翻转。形容四处翻捡找寻。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厨房,搜寻食物,那知这庙中,竟无隔宿之粮,东翻西倒,只有一个腌菜坛。”
dōng xué xī dǎo东踅西倒形容行走艰难。明·冯惟敏《新水令·庚午春试笔》套曲:“看俺这曲脊是腰,手颤头摇,言语刁骚,衣履鏖糟,行动处东踅西倒,一步低一步高。”
gè bēn dōng xī各奔东西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xī pín dōng xiào西颦东效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清 无名氏《少年登场》:“西颦东效,没来由把国民价值扫地尽了。”
dōng bēn xī xiàng东奔西向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东奔西向,我就养遍濮州城,你也难来拦当。”
dōng nuó xī jiè东挪西借指到处挪借款项。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dōng cāi xī chuāi东猜西揣谓多方猜测。清·袁枚《与杨兰坡明府书》:“然李义山《锦瑟》一篇,宁使后人东猜西揣,聚讼纷纷,而当时绝不多下一注,亦可想见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dōng chě xī zhuāi东扯西拽谓事情互相纠缠。犹言拆东补西。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dōng kuāng xī piàn东诓西骗指到处说谎诈骗。《孤本元明杂剧 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论我,半个字也不识,若说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东诓西骗,天下绝魁。”
kè huà wú yán,táng tū xī shī刻画无盐,唐突西施刻画:描绘;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丑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较,冒犯与贬低了美的。《晋书·周顗传》:“庚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dōng héng xī dǎo东横西倒形容杂乱。刘复《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xī chú dōng dàng西除东荡荡:荡平。到处征剿敌人。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东荡,把功劳立下几桩桩。”
fú dōng dǎo xī扶东倒西扶:扶持,搀扶。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自己没主见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1卷:“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不全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xī hé zhī tòng西河之痛痛:悲伤。指丧子之痛。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zhǐ dōng huá xī指东划西亦作“指东画西”。①谓说话东拉西扯。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dài yuè xī xiāng待月西厢谓情人私相约会。唐 元稹《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东扯葫芦西扯瓢说话东扯西拉。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dōng shí xī sù东食西宿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汉 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dōng lāo xī mō东捞西摸谓盲目地四处求索。宋·朱德《答廖子晦》:“盖性命之理虽微,然就博文约礼实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须向无形象处东捞西摸,如捕风系影。”
dōng xī nán běi东西南北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dōng xi nán běi rén东西南北人指居处无定之人。《礼记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dōng xi nán běi kè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参见“东西南北人”。
dōng xī nán shuò东西南朔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dōng nù xī yuàn东怒西怨比喻迁怒于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怒西怨。”
dōng yuàn xī nù东怨西怒谓任意指责别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dōng wán xī quē东完西缺谓短缺,不完备。
dōng yóu xī dàng东游西荡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dōng yóu xī guàng东游西逛同“东游西荡”。《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四人帮’横行时,有些学生基本上不上课,东游西逛,学得‘油腔滑调’。”
dōng dàng xī yóu东荡西游荡:放浪,游荡;游:行走。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yí dōng huàn xī移东换西一会移到东面,一会移到西面。指生活环境经常变动。宋·朱熹《答吕子约书》:“遂欲别作调度,则恐一生只得如此移东换西,终是不成家计也。”
dōng bēn xī pǎo东奔西跑指到处奔波。杨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dōng pǎo xī bēn东跑西奔奔:急走,跑。指到处奔波。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4章:“逃难的老百姓在敌人的炮火下东跑西奔。”
dōng pǎo xī diān东跑西颠比喻到处奔走。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劈青苗,东跑西颠,整整地忙了五天。”
dōng duǒ xī pǎo东躲西跑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
dōng sōu xī luó东搜西罗指到处寻找与搜集。许地山《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我们所为,原就和你一样,东搜西罗,无非是些绸头布尾,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
dōng yáo xī bǎi东摇西摆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8回:“只见那边妖妇妖尼,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
dōng zhēng xī yuàn东征西怨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dōng yāng xī gào东央西告谓到处恳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
jiǎn zhú xī chuāng剪烛西窗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ōng lái xī qù东来西去谓行人来来往往。唐·李商隐《关门柳》诗:“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dōng wàng xī guān东望西观同“东张西望”。《再生缘》第十一回:“这边受专心等,东望西观只候临。”
dōng suō xī wàng东睃西望同“东张西望”。《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正在东睃西望,又听得那为吆喝:‘吃酪罢!好干酪哇!’”
dōng qiáo xī wàng东瞧西望指到处乱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dōng guān xī wàng东观西望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dōng dàng xī chú东荡西除指四处征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
yí dōng bǔ xī移东补西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xī wāi dōng dǎo西歪东倒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倾斜不稳。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刘郎中<粉蝶儿一套>》:“柱肚撑肠酒力催,西歪东倒脚高低。”
dōng líng xī sàn东零西散形容零落分散。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dōng líng xī suì东零西碎指零碎,分散,不集中。郭沫若《文艺论集 自然与艺术》:“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mǎi dōng mǎi xī买东买西指买各种物品明 李开先《林冲宝剑记》第29出:“买东买西使官钱,点驴点马是买卖。”
xī shān rì bó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dōng líng xī luò东零西落零散稀疏。形容衰败。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出车站空场上,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战争时烧毁的建筑,残石剩础,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
dōng gǔn xī pá东滚西爬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中国民间故事选·铁金刚》:“打得官兵东滚西爬,急忙逃命。”
tōu dōng mō xī偷东摸西指小偷小摸。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那个弟子孩,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吧。”
dōng pīn xī còu东拼西凑东一点;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也形容经济小为应急需到处挪借。清 曹雪芹《红楼梦》:“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dōng zǔn xī jié东撙西节谓从各方面节省。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dōng bēn xī cuàn东奔西窜同“东逃西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dōng tóu xī cuàn东投西窜同“东奔西走”。
dōng cuàn xī tiào东窜西跳跳来跳去。
dōng táo xī cuàn东逃西窜四处逃亡与逃避。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dōng xī yì miàn东西易面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汉 贾谊《新书 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dōng xǐ xī qiān东徙西迁同“东迁西徙”。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于危。”
dōng qiān xī xǐ东迁西徙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尔居沙州三十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无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
dōng kē xī zhuàng东磕西撞犹言东奔西撞。《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你道这几件事岂是容易做的?这都是要脚奔波,足不沾地的勾当,岂是教书人所为?[汪为露]失了魂的一般东磕西撞。”
xī fāng jìng guó西方净国佛教语。指西方净土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guā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清·翟灏《能人编·妇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
nǐ dōng wǒ xī你东我西指分手离去。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想当面一番错过,便如此你东我西,料想那还有再会的日子!”
dōng niǔ xī niē东扭西捏扭捏作态,不爽快。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与他,又要减你的价钱,准算过,便有几两赢余,要他找绝,他又东扭西捏,朝三暮四,没有得爽利与你。”
dōng niǔ xī wāi东扭西歪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也就东扭西歪枝桠交错地长了起来。”
dōng wāi xī dǎo东歪西倒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xī tái tòng kū西台痛哭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dōng mò xī tú东抹西涂见“东涂西抹”。清·龚自珍《金缕曲·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只东抹西涂还肯。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dōng tú xī mǒ东涂西抹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dōng lín xī zhǎo东鳞西爪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那里露一只爪;不见全貌。现比喻零碎散乱、不全面。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
dōng bǔ xī còu东补西凑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朱自清《哀互生》:“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还得跑北京,跑南京。”
dōng ái xī wèn东捱西问谓四处探问、打听。《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táng tū xī zǐ唐突西子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贬低了美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xī shī pěng xīn西施捧心西施:春秋越国美女。指美女病态更加娇美。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dōng xún xī mì东寻西觅指到处张罗。《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dōng āi xī zhuàng东挨西撞同“东奔西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终日间靠着些东涂西沫,东挨西撞,也济不得甚事。”
xī fēng xié yáng西风斜阳西风:秋风;斜阳:夕阳。形容衰败的景象。比喻腐朽没落的趋势。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途路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