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赃真贼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赃物、罪犯都确凿无疑。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三回:“黄信道:‘还你一个证见,教你看真赃真贼,我不屈你。左右,与我推将来。’”
基础信息
拼音zhēn zāng zhēn zéi
注音ㄓㄣ ㄗㄤ ㄓㄣ ㄗㄟˊ
繁体真贓真賊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真赃真贼的意思解释、真赃真贼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提供。更新时间:2025-02-11 23:54:11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丁真楷草 | 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 |
上了贼船 | 比喻已入歧途,难以抽身。 |
不明真相 |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来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不辨真伪 |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乱臣贼子 | 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
以伪乱真 |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
以假乱真 | 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
作耍为真 | 耍:戏弄,玩耍。把玩笑当作真的。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修真养性 | 学道修行,涵养性情。 |
修真炼性 | 真:纯真的本来心性。学道修行,使本性不受损害。 |
借书留真 |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
借贼兵,赍盗粮 |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
假戏真做 | 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
做贼心虚 | 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
十里无真言 | 远处传来的消息不可轻信。 |
千真万实 |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千真万真 |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半真半假 |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
去伪存真 | 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
反朴归真 |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反璞归真 |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国贼禄鬼 | 国贼:危害国家的坏人;禄:官吏的俸给。指危害国家的坏人及贪图禄位的鬼魅。 |
坐地分赃 | 赃:赃物。就地瓜分赃物。头目坐地分取赃物。 |
天真无邪 |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