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何底止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同“伊于胡底”。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基础信息
拼音yī hé dǐ zhǐ
注音一 ㄏㄜˊ ㄉ一ˇ ㄓˇ
感情伊何底止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伊何底止的意思解释、伊何底止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提供。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42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噎止餐 | 犹因噎废食。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
一竹竿打到底 | 指一次就做成功 |
一竿子捅到底 | 指一步到位。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下车伊始 | 下车:旧指新官刚到任。伊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刚到一个地方。 |
不可奈何 | 奈何:对付,处置。指没有办法。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
不奈之何 | 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
不知何许人 | 许:处所。不知道是哪里人。 |
不知底细 | 不知道人或事情的内情。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
不随以止 |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
中流底柱 | 见“中流砥柱”。 |
中道而止 |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
为山止篑 | 比喻功败垂成。语本《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举止不凡 |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
举止大方 |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举止失措 |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
举止娴雅 |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举止自若 |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
举止言谈 |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
书囊无底 |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
于心何忍 |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
井底之蛙 |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井底虾蟆 | 即井蛙。 |
井底蛤蟆 | 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