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huā mǎ diào zuǐ花马吊嘴 |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 曾朴《孽海花》第16回:“你倒还想来,别给我花马吊嘴的,妹妹记着前事,正在这里恨你呢!” |
chōu jiǎn lù mǎ抽简禄马 | 抽简:抽竹简占卦;禄马:禄存与天马。指算命占卦。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3回:“因为能与人抽简禄马,川中起他一个混名叫做‘杨抽马’。” |
qí mǎ zhǎo mǎ骑马找马 | 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
mǎ yǎng rén fān马仰人翻 | 形容极忙乱或混乱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到底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 |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偬 | 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
zǒu mǎ guān huā走马观花 | 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ān mǎ láo juàn鞍马劳倦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
ān mǎ zhī láo鞍马之劳 |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
chuāng jiān guò mǎ窗间过马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元 吴弘道《醉高歌 叹世》曲:“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
héng qiāng yuè mǎ横枪跃马 | 犹言横戈跃马。 | 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
nú mǎ liàn zhàn dòu驽马恋栈豆 | 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 晋 干宝《魏书》:“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
mǎ lù yì xíng马鹿易形 |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
niú tóng mǎ zǒu牛童马走 |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
róng mǎ dān xiào戎马劻勷 | 谓战乱不宁。 |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而《通考》所据晁陈二氏,丁宋末造,戎马劻勷之际,疑其散佚愈众也。” |
shā huí mǎ qiāng杀回马枪 | 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 |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七连给他来了这么个回马枪,他却委实恼怒了。” |
zhú mǎ zhī hǎo竹马之好 |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洒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
quǎn mǎ zhī mìng犬马之命 | 命:生命。对自己生命的谦称。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
wǔ dāo yuè mǎ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chē dài mǎ fán车殆马烦 |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慌马乱 |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
ān mǎ láo dùn鞍马劳顿 |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
pāi mǎ pì拍马屁 | 向人谄媚奉承。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回:“还有朋友哚拍马屁鬼讨好,连忙搭俚买好仔家生送得去铺房间。” |
wàn mǎ qiān jūn万马千军 | 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
lì bīng mò mǎ励兵秣马 |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
pǐ mǎ yī huī匹马一麾 |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 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
niú gāo mǎ dà牛高马大 |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牛高马大。” |
mǎ rú liú shuǐ马如流水 | 形容人马熙攘。 | 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
mǎ lù yì xíng马鹿异形 | 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 《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
liǔ yíng shì mǎ柳营试马 | 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 |
qiú mǎ shēng sè裘马声色 |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 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 诸王总论》:“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工笔札,喜《诗》《书》,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 |
mǎ chǐ jiā zhǎng马齿加长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 《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pǎo mǎ guān huā跑马观花 | 语本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 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xiān yī liáng mǎ鲜衣良马 | 见“鲜衣怒马”。 |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三一○引唐·载孚《广异记·汝阴人》:“汝阴男子姓许,少孤,为人白皙,有姿调,好鲜衣良马,游骋无度。” |
kuài mǎ yī biān快马一鞭 |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
chē chí mǎ zhòu车驰马骤 |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
yī mǎ dāng xiān一马当先 |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
chē mǎ pián tián车马骈阗 | 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 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衣冠杂沓,出城阙面盘游;车马骈阗,俯河滨而帐饮。” |
rén qiáng mǎ zhuàng人强马壮 |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
wàn mǎ jiē yīn万马皆喑 | 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
zòng mǎ héng dāo纵马横刀 | 纵:放。比喻勇敢、剽悍。 | 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我与你纵马横刀去战敌,杀气腾腾映日起,助阵鼓凯春雷。” |
shù mǎ xiàn chē束马县车 | 见“束马悬车”。 | |
shù bīng mò mǎ束兵秣马 | 犹厉兵秣马。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
yǐn mǎ tóu qián饮马投钱 |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 唐 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
wén jūn sī mǎ文君司马 | 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 |
mǎ kōng jì běi马空冀北 | 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无所遗漏。 |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
sì mǎ gāo mén驷马高门 |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
sì mǎ nán zhuī驷马难追 |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 《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
bì chē léi mǎ敝车羸马 | 敝:破;羸:瘦弱。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2章:“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驴唇不对马嘴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绕你从朝。” |
duǎn yī pǐ mǎ短衣匹马 | 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 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
niú sōu mǎ bó牛溲马勃 | 牛溲:牛屎;一说指车前草。马勃:一种生长在湿地及腐木上的菌类植物;俗称牛尿和马屁菌。借指不值钱的下贱而有用的东西。 |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fú niú chéng mǎ服牛乘马 | 役使牛马驾车。 |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
shēng sè gǒu mǎ声色狗马 | 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chē zài mǎ qián车在马前 |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 《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
gǒu mǎ shēng sè狗马声色 |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 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
huā mǎ diào zuǐ花马掉嘴 |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
quǎn mǎ zhī chǐ犬马之齿 | 齿:年轮。自己的年龄。 | 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
lǘ chún mǎ zuǐ驴唇马嘴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
quǎn mǎ chǐ qióng犬马齿穷 | 狗和马老了,牙都掉光了。谦称自己年老体衰。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素有固疾,恐犬马齿穷,不极大恩。” |
wǔ mǎ liù hóu五马六猴 |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 |
yuè mǎ yáng biān跃马扬鞭 |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
lǘ chún mǎ zī驴唇马觜 | 胡扯,瞎说。 |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兵强马壮 |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mǎ rú yóu yú马如游鱼 | 同“马如游龙”。 | 《初学记》卷四引汉·刘桢《鲁都赋》:“日暮宴罢,车骑就衢,盖如飞鹤,马如游鱼。” |
tiān sù mǎ jiǎo天粟马角 |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 《史记·刺客列传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
ān mǎ láo kùn鞍马劳困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
qiān bīng wàn mǎ千兵万马 | 犹千军万马。 |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
liù mǎ yǎng mò六马仰秣 |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
chí gē shì mǎ持戈试马 |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 《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 |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
máng rén qí xiā mǎ盲人骑瞎马 |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xiā mǎ lín chí瞎马临池 |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sì mǎ gāo chē驷马高车 |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 东汉 班固《汉书 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
huì shù shù mǎ讳树数马 |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
mǎ chǐ tú zēng马齿徒增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 《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bái mǎ sù chē白马素车 | 素车:白色丧车。驾白马,乘素车。传说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涛神乘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里。指钱塘江潮。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
zhōu chē jí mǎ舟车楫马 | 舟:船;楫:船桨。古时以战船当车,以船桨当马。指古代的水战。 | 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舟车楫马》:“《太白阴经》云:水战之具,始自伍员制之以与楚战,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
mǎi mǎ zhāo jūn买马招军 | 犹言招兵买马。 | 明·汤显祖《牡丹亭·牝贼》:“有这等事?恭喜了!借此号令,买马招军。” |
mǎ ěr chūn fēng马耳春风 | 见“马耳东风”。 |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
yī mǎ píng chuān一马平川 |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qīng méi zhú mǎ青梅竹马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jū mǎ jīn niú裾马襟牛 |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
yǐ lù wéi mǎ以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 |
yě mǎ chén āi野马尘埃 | 野马:状如野马的云。云气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zhèn mǎ fēng qiáng阵马风樯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
bǎo mǎ xiāng chē宝马香车 |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唐 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 |
fēng chuí mǎ ěr风吹马耳 |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
mǎ shàng kàn huā马上看花 |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
wǔ huā shā mǎ五花杀马 |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
xiāng chē bǎo mǎ香车宝马 |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牛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
xī lǐ mǎ hǔ稀里马虎 | 不认真,马马虎虎。 | |
dōng fēng mǎ ěr东风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xià mǎ kàn huā下马看花 | 跨下马来细细地观赏花朵。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 | 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wàn mǎ qí yīn万马齐喑 |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语。形容死气沉沉的局面。喑:哑;失音。 | 宋 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