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例子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基础信息
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注音ㄐ一ㄠ ㄓㄨˋ ㄍㄨˇ ㄙㄜˋ
繁体膠柱皷瑟
正音“胶”,不能读作“jiǎo”;“瑟”,不能读作“bì”。
感情胶柱鼓瑟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辨形“胶”,不能写作“绞”。
英语unadaptable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胶柱鼓瑟的意思解释、胶柱鼓瑟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提供。更新时间:2025-02-12 16:40:47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柱承天 | 见“一柱擎天”。 |
一柱擎天 | 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
一柱难支 |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崩溃的形势不是一个人所能挽救的。 |
一鼓一板 |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一鼓而下 | 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 |
两部鼓吹 |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中流底柱 | 见“中流砥柱”。 |
中流砥柱 |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
仆旗息鼓 | 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
以胶投漆 | 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
似漆如胶 |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
偃旗仆鼓 | 见“偃旗息鼓”。 |
偃旗卧鼓 | 见“偃旗息鼓”。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偷梁换柱 |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
冰柱雪车 | 唐朝名士刘叉结识韩愈后作的两首好诗的名称。泛指好诗。 |
击壤鼓腹 | 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
击鼓鸣金 |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
凿柱取书 |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
卧旗息鼓 | 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
卧鼓偃旗 | 卧鼓:停止敲鼓;偃旗:放倒旗子。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
卷旗息鼓 |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取瑟而歌 | 瑟:弦乐器。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 |
台柱子 | 剧团里的主要舞台表演演员,比喻集体中挑大梁的人。 |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含哺:口含食物;鼓腹:手拍肚皮。口含食物,饱食挺腹。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 |
含哺鼓腹 |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吹鼓手 | 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