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珣的诗 > 南乡子·归路近

南乡子·归路近

[五代]:李珣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南乡子·归路近”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船慢慢地摇近,离家越来越近了,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悠静的水面上,歌声分外清晰响亮。采珍珠的地方风真大呀。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

注释

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真珠:珍珠。

“南乡子·归路近”鉴赏

赏析

李珣在《南乡子》中反复表现了这一题材。其十七云:“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就是描写当地采珠者夜间随潮乘月,沿溪入海去采集珍珠,约近拂晓,摇船归家,缆系岸柳,沽酒解倦之情景。此篇“归路近”云云,则是集中写采珠者“棹穿花过归溪口”,虽没有直接描绘采珍珠的劳动场面,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采珠劳动的赞美。三句一转,前三句写人,后三句写景;前者畅快奔放,后者沉静蕴藉。两者有机地统一,很好地反映了采珠者劳动归来的愉快心境。

小船“吱咯、吱咯”地摇进,离家越来越近了,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有板有眼地放开喉咙唱起来,悠静的水面上,歌声分外清晰响亮。“归路近”是人物的内心判断,暗示已驶过漫长的路程,有劳动后的疲乏,更有近家的喜悦。“扣舷歌”是人物的行为,因喜而歌。歌抒发心意,快畅胸怀;歌者得意而轻松。采珠者欢歌之余,又沉入对方才劳动的回忆:“采真珠处水风多”。“水风多”指风势大,呼呼扑面。突出“风多”乃暗示采珠处水面开阔。至于劳动的艰苦、收获多少。回忆中没有明言,但从人物前面的心情中可以体会到。“水风多”的回忆,是由归程中拂面而来的微风触生的。这三句,词人写歌声、写风声、写船行,写人物变化着的心情,用动态的热闹的笔法,写出采珠者归来时的欢快、兴奋、悠然自得。接着三句,词人一反前文,脱开人物,换以静态的笔调写景物: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除了一个“过”字可以看出船在行进外,画面简直是寂静无声。其实这还是继续写人物的愉快心情。这些景物是人物目中景物。人物兴奋过后沉静下来,但心情仍沉浸在喜悦之中。

李珣简介

五代·李珣的简介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李珣的诗(17篇)

猜你喜欢

南乡子·归路近

五代李珣

归路近,扣舷歌,采真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


界围岩水帘

唐代柳宗元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

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

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

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奉使登终南山

唐代王湾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

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虚洞策杖鸣,低云拂衣湿。

倚岩见庐舍,入户欣拜揖。

问性矜勤劳,示心教澄习。

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

一乘从此授,九转兼是给。

辞处若轻飞,憩来唯吐吸。

闲襟超已胜,回路倏而及。

烟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渐平逢车骑,向晚睨城邑。

峰在野趣繁,尘飘宦情涩。

辛苦久为吏,劳生何妄执。

日暮怀此山,悠然赋斯什。


客亭

唐代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元代詹玉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今回记得。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相送

南北朝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清代纳兰性德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唐代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村行

唐代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清代朱彝尊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