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闻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wén qiān wù一闻千悟 | 形容悟性极高。谓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 | 《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
bù qiú wén dá不求闻达 | 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
wén léi shī zhù闻雷失箸 |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
bù xiāng wèn wén不相问闻 |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
bù xiāng wén wèn不相闻问 |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
gèn gǔ qī wén亘古奇闻 | 亘古:从古代到现代;奇:稀有不常见的。从古到今很少听到或见到的事情。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从来稀有,亘古奇闻。” |
gèn gǔ wèi wén亘古未闻 | 指从古到今都没有听说的。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9卷:“真个是亘古未闻,于今罕有!” |
yù rén wù wén,mò ruò wù yán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 闻:听见。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míng wén xiá ěr名闻遐迩 | 遐:远;迩:近。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 《魏书 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
ěr wén mù jiàn耳闻目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
chuán wén shī shí传闻失实 | 传闻:听别人所讲。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
yàn wén yù tīng厌闻饫听 | 谓充分听取。 | 宋·曾巩《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
gèn gǔ xīn wén亘古新闻 | 亘古:从古代到现代。从古到今很少的事情。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从来稀有,亘古新闻。” |
chuán wén yì cí传闻异辞 |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 《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
yì wén chuán shuō异闻传说 | 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6回:“诧异得那合学生员,街上的百姓,通国的乡绅,面面相觑,当做件异闻传说!” |
bù wén bù wèn不闻不问 |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
chòu bù kě wén臭不可闻 |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 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
xīng dé fā wén腥德发闻 | 腥德:秽恶的行径。丑恶的行径为人所知晓。 | 汉·徐干《中论·虚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 |
hài rén wén jiàn骇人闻见 | 见“骇人视听”。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wén suǒ bù wén闻所不闻 |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见所闻 | 看到的和听到的。 |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wén fēng ér zhì闻风而至 |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 |
dào lù chuán wén道路传闻 | 传闻: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 | 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
wén míng sàng dǎn闻名丧胆 |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八回:“遂在陕西地面三载,绿林贼人闻名丧胆,江湖盗寇望影皆惊。” |
bó xué qià wén博学洽闻 |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晋书 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
ěr bù rěn wén耳不忍闻 |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
yì wén qù shì逸闻趣事 |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
tì tīng yuǎn wén逖听远闻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
yī wú suǒ wén一无所闻 | 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 |
ěr wén yǎn dǔ耳闻眼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
bó wén biàn yán博闻辩言 |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耳闻不如目见 |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ěr wén mù rǎn耳闻目染 |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
bó wén qiáng jì博闻强记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
bó xué duō wén博学多闻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
ěr wén yǎn jiàn耳闻眼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唐 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
bó wén qiáng zhì博闻强识 |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bó wén qiáng zhì博闻强志 | 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
qiáng shí bó wén强识博闻 | 同“强记博闻”。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寿序》:“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于国家掌故。” |
wén fēng ér táo闻风而逃 | 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
tīng ér wú wén,shì ér wú jiàn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 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 《鹖冠子·度万八》:“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 |
jǔ shì wén míng举世闻名 | 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dù ěr è wén杜耳恶闻 | 塞住耳朵不愿听。 |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
chuán wén bù rú qīn jiàn传闻不如亲见 | 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 《后汉书 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 |
wén fēng yuǎn dùn闻风远遁 |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mò mò wú wén默默无闻 |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
rú rù zhī lán zhī shì,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芝:通“芷”,香草;兰:香草。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习以为常。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wén suǒ wèi wén闻所未闻 | 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 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 | 南朝·宋·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夫为合必有不合,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
huì dé zhāng wén秽德彰闻 | 秽:秽恶;秽德:丑恶的行为;彰:明显。丑恶的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
xiǎo wén qiǎn shuō謏闻浅说 | 謏闻:小有名声。小有名声,学识浅陋。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謏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sǒng dòng tīng wén耸动听闻 | 耸:通“悚”,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 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职臣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 |
wén fēng ér qǐ闻风而起 |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qū wén zōu jiàn区闻陬见 | 见闻不广,学识浅陋。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后学小生,区闻陬见,不得而妄议已。” |
sǒng rén tīng wén耸人听闻 |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 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
xiān duàn hòu wén先断后闻 | 谓先处理后奏闻。 | 《北史·宇文护传》:“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
yān mò wú wén湮没无闻 | 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不为人知道。 | 《晋书 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
yān miè wú wén湮灭无闻 | 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 《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
mù jiàn ěr wén目见耳闻 | 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le rán wú wén了然无闻 | 了然;完全。完全没有听见。 | |
yān mò hǎn wén湮没罕闻 | 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鸿规盛烈,湮没罕闻。” |
mèi sǐ yǐ wén昧死以闻 | 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 《史记 赵世家》:“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昧死以闻!” |
mò mò wú wén漠漠无闻 | 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5回:“漠漠无闻至于百姓忘其姓名还是好的,还有提其名讳而讪骂及之者。” |
tiān xià qí wén天下奇闻 | 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 | 欧阳山《三家巷》:“天下奇闻,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 |
yì shì yí wén轶事遗闻 |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 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故单辞只义,轶事遗闻,咸笔之于书,以冀流传久远。” |
mò mò wú wén没没无闻 |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你我要是见的到此,虽不能和大帅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没没无闻了。” |
qián gǔ wèi wén前古未闻 | 从来没有听说过。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赞》:“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 |
dān jiàn qiǎn wén单见浅闻 | 见识短浅。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四:“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 |
lù lù wú wén碌碌无闻 | 碌碌:平庸的样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名望。 | 宋 秦观《李状元墓铭》:“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 |
xiá ěr zhe wén遐迩着闻 |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 |
shù jiào guǎn wén束教管闻 | 谓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
guǎ jiàn xiǎn wén寡见鲜闻 | 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
wén róng dūn hòu闻融敦厚 | 待人温和宽厚。 | |
qià wén qiáng jì洽闻强记 |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 《孔丛子 嘉言》:“[孔仲尼]躬履谦让,洽闻强记。” |
qiǎn jiàn guǎ wén浅见寡闻 | 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 《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jiǔ wén dà míng久闻大名 |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
wén jī qǐ wǔ闻鸡起舞 | 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 《晋书 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
mù dǔ ěr wén目睹耳闻 | 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ěr wén mù jī耳闻目击 |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
kuàng gǔ wèi wén旷古未闻 | 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吴江阙大尹接到南阳卫文书,拆开看时,深以为奇。此事旷古未闻。” |
guǎng jiàn qià wén广见洽闻 | 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形容见识广博。 | 唐·杨炯《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年车而诵三箧。” |
zūn wén xíng zhī尊闻行知 | 尊:尊重。重视听到的意见,实行已懂的道理。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
yí wén yì shì遗闻轶事 | 散失;遗传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 宋 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
kuǎn xué guǎ wén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庄周《庄子 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
jīng jiàn hài wén惊见骇闻 | 见“惊耳骇目”。 | 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
kuàng gǔ qí wén旷古奇闻 | 旷古:自古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的事情。 | 周作人《代快邮》:“五四运动以来的民气作用,有些人诧为旷古奇闻,以为国家将兴之兆。” |
ěr wén zé sòng耳闻则诵 |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
duō wén quē yí多闻阙疑 |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
wén fēng ér dòng闻风而动 | 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mù jī ěr wén目击耳闻 |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xíng wén zài shàng腥闻在上 | 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 《尚书·酒诰》:“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
bó wù qià wén博物洽闻 |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
zhāo wén xī gǎi朝闻夕改 |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 《晋书 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百闻不如一见 |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wàng wén wèn qiē望闻问切 |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 《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guǎ jiàn shǎo wén寡见少闻 | 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