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求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uà guān qiú qù挂冠求去 |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
hào gǔ mǐn qiú好古敏求 | 好:喜爱,喜好。喜好古学而勉力追求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shí shì qiú shì实事求是 |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 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bù dé yǐ ér qiú qí cì不得已而求其次 | 次:差一点。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来凑合。 |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xié bīng qiú wēn挟冰求温 | 挟:夹持。比喻行动跟目的截然相反,事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
qiú sān bài sì求三拜四 | 到处求人帮忙。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 |
yā xuě qiú yóu压雪求油 | 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八戒道:‘莫管,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 |
pī máo qiú cī批毛求疵 | 犹言吹毛求疵。 |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批毛求疵,陷于重辟。” |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 《中国现在记》第二回:“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àn shì qiú wù暗室求物 |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 《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 |
yuǎn qiú qí jì远求骐骥 | 骐骥:良马。到远方去寻求良马。比喻各处访求人材。 | 《晋书·冯跋载记》:“吾远求骐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子之晚也!” |
yǒu qiú bì yìng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唐 李煙《妒神颂》:“所求必应,高山仰止。” |
páng qiú bó kǎo旁求博考 |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 鲁迅《“皇汉医学”》:“引用书目多至一百余种,旁求博考,洵大观也。” |
qiú diē diē gào nǎi nǎi求爹爹告奶奶 | 比喻到处求人。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替你添羞脸,到处求爹爹告奶奶。”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
mèi wài qiú róng媚外求荣 | 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求个人利益。 | 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
jǐng zhōng qiú huǒ井中求火 |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 |
zhū qiú wú dù诛求无度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
bài guǐ qiú shén拜鬼求神 | 拜:叩拜,指下跪叩头,打躬作揖。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 唐 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
bù zhì bù qiú不忮不求 | 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 《诗经 邶风 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郑玄笺:“我君子之行,不疾害,不求备于一人,其行何用为不善。” |
qiú róng mài guó求荣卖国 | 荣:荣华富贵。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名利权势。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康王用的俱是奸臣,求荣卖国之辈,如何保守得江山?” |
sù liú qiú yuán溯流求源 | 同“溯流穷源”。 | 《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 |
qiǎn xī jìn qiú浅希近求 | 希;企望。目光浅近,只求过得去。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如浅希近求,则房户幽坚。” |
wèn shě qiú tián问舍求田 |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
gē dì qiú hé割地求和 | 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 《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
yǐn jū qiú zhì隐居求志 |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rěn rǔ qiú quán忍辱求全 |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 |
yǒu qiú sī yìng有求斯应 | 斯:则;应:应答,承诺。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答应。 | 《唐睿宗太极元年登黄地祗于方丘乐章·林钟商》:“有求斯应,无德不亲,降灵醉止,休征万人。” |
yáo wěi qiú shí摇尾求食 | 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
jué shì qiú shǔ掘室求鼠 | 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 《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
chǐ huò qiú shēn尺蠖求伸 |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wù mèi qiú zhī寤寐求之 | 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mǎi jìng qiú ān买静求安 | 谓息事宁人,以图安逸。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 |
jiàn dàn qiú xiāo zhì见弹求鸮炙 | 鸮:鸟名,猫头鹰。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
zuān bīng qiú huǒ钻冰求火 | 比喻徒劳无功。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
yú qǔ yú qiú予取予求 | 予:我。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
wò bīng qiú lǐ卧冰求鲤 | 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 | 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
fén lín zhī qiú焚林之求 | 焚:烧。焚烧山林来求取贤才。 | 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壬行状》:“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
mài guó qiú lì卖国求利 | 见“卖国求荣”。 | 宋·洪迈《容斋续笔·朱温三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
kè zhōu qiú jiàn刻舟求剑 |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chuī máo qiú cī吹毛求疵 |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 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qiú shēng bù dé,qiú sǐ bù néng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时慕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qiú fú ráng zāi求福禳灾 | 禳:祈祷。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若夫神君之类精神之异,非求请所能致也,又非可以求福禳灾矣。” |
qiú zhī ruò kě求知若渴 | 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
diào dù zhēng qiú调度征求 | 调度:征敛赋税;征求:征敛需索。指征敛赋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帝纪》:“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征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复收责。” |
qiú dào yú máng求道于盲 | 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
xīn yì qiú xīn新益求新 | 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 清·王韬《练水师》:“西国船制,日有变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
qiú róng qǔ mèi求容取媚 | 媚:谄媚。谄媚讨好。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 |
xuàn yù qiú shòu炫玉求售 | 自诩有才,以求施展。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求教于愚人是问道于盲;枉道以干主是炫玉求售。” |
qiú yì fǎn sǔn求益反损 | 为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趣》:“不唯坏此一句,并下句亦减气味,所谓求益反损。” |
sǐ qiú bái lài死求白赖 | 指不停地纠缠。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俗话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死求白赖,或者竟拦住他也不可知。” |
sǐ qiú bǎi lài死求百赖 | 见“死乞白赖”。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你死求百赖的叫我出去,出去干什么呀?” |
qiāo bīng qiú huǒ敲冰求火 |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 《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
jiàng gé yǐ qiú降格以求 |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 | 鲁迅《坟 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
qū xī qiú hé屈膝求和 | 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 | 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
jiāng běn qiú cái将本求财 | 见“将本求利”。 |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将本求财,在家出外,诸般儿快。” |
qiú míng qiú lì求名求利 | 追求名利。 |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
zuān bīng qiú sū钻冰求酥 | 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 《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
jū wú qiú ān居无求安 |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pò zhù qiú jiān破柱求奸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
fā wū qiú lí发屋求狸 |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 《淮南子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
jī běn qiú yuán积本求原 | 从根本上探求。 | 明 王守仁《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采摘汲引,其间亦宁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 |
liǎn yuàn qiú mèi敛怨求媚 | 谓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元年》:“节度使非能男耕女织,必取之于人,敛怨求媚,不可长也。” |
zhū qiú wú yǐ诛求无已 | 勒索榨取;没有止境。(诛求:苛求;勒索;已:停止)。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群臣畏恐,莫敢尽忠。” |
qi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指将才难得。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pōu bàng qiú zhū剖蚌求珠 |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 《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
tān qiú wú yǐ贪求无已 | 见“贪求无厌”。 | 明·瞿佑《剪灯新话·唐义士传》:“迩杨总统,势焰薰赫,贪求无已。” |
xǐ gòu qiú xiá洗垢求瑕 | 见“洗垢求瘢”。 |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以此知党人之意,未尝一日不在倾臣,洗垢求瑕,止得此事。” |
shēng yìng qì qiú声应气求 |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同声相求 |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 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
chuī máo qiú bān吹毛求瘢 | 求:寻找;瘢:疤痕。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凡遇院中公牍,送府用印,孔辄吹毛求瘢,见有瑕疵可指,当即驳还。” |
qiú quán zhī huǐ求全之毁 | 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
qiú xián ruò kě求贤若渴 | 贤:有才能的人。形容寻求优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样。 | 《隋书 韦世康传》:“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 |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 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
qiú shēng hài rén求生害仁 | 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shí bù qiú gān食不求甘 | 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节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 |
qiú jiāng dé jiǔ求浆得酒 | 浆:饮料。比喻所得过于所求。 | 唐 张鷟《朝野佥载》:“岁在申酉,求浆得酒。” |
qiú guò yú gòng求过于供 | 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 |
tóng lèi xiāng qiú同类相求 |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 |
wéi lì shì qiú唯利是求 | 见“唯利是视”。 |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频叨诸府戎禁,豫班通彻,而托姻结,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
yāo gōng qiú shǎng邀功求赏 | 求取功劳和奖赏。 | 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无运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
qiú shēng bù néng,qiú sǐ bù dé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4回:“屡次要寻自尽,无奈众人日夜提防,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
shí bù qiú bǎo食不求饱 |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
pī máo qiú cī披毛求疵 | 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 《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披毛求疵,陷于重辟。” |
tān qiú wú yàn贪求无厌 | 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
qǐn mèi qiú xián寝寐求贤 | 寝寐:躺在床上睡觉。连睡觉做梦都在寻求贤人。形容求贤若渴。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十月初二日,内阁奉上谕:‘朕承祖宗鸿业,寝寐求贤,以贤治道。’” |
yǐ qiú yī chěng以求一逞 | 逞:如愿;称心如意。企图一下达到罪恶的目的。 | |
jiàn dàn qiú è见弹求鹗 | 见“见弹求鸮”。 | 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是以见弹求鹗,或欲速而不达;投珠抵鹊,或见小而妨大。” |
qiú mǎ yú táng shì求马于唐市 |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 苏曼殊《与刘半农书》:“(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求马于唐市。” |
zé bèi qiú quán责备求全 | 犹言求全责备。 |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 |
qiú rén dé rén求仁得仁 |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wěi qū qiú quán委曲求全 | 勉强地去将就别人;以求得保全。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委曲:曲意迁就。 | 宋 欧阳修《滁州谢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始终爱惜,委曲求全。” |
sān qiú sì gào三求四告 | 再三求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
shā qī qiú jiàng杀妻求将 |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
guī qiú wú dù规求无度 | 规求:贪求;度:限度。一味贪求,没有限度。形容贪得无厌。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
yuán mù qiú yú缘木求鱼 | 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fǎn qiú zhū jǐ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qiú xián rú kě求贤如渴 |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
zì qiú duō fú自求多福 |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 《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