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路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路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hì rú mò lù视如陌路见“视若路人”。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11回:“当今之世,面交者多,饮酒宴乐,情若同胞,利害相关,视如陌路。”
tuì bì xián lù退避贤路贤路:贤人出任的路。指辞去职位,让贤人接替。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8章:“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退避贤路’。”
xiá lù xiāng féng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xiū qiáo bǔ lù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guǎng kāi cái lù广开才路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qū shě yì lù趋舍异路趋舍:同“趣舍”,趋向和舍弃。选择和遵循的道路不同。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仆与李陵趋舍异路,素非相善也。”
dà lù zhuī lún大路椎轮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大辂,古代华美的大车。椎轮,无辐条的原始车轮。谓大辂由椎轮逐步演变而成,比喻事物的进化,由简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称始创者为大辂椎轮。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bù huì zhī lù不讳之路指忠言直谏之路。《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cuō tuó shì lù蹉跎仕路蹉跎:时间白白过去。指仕途不得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乎?”
tǔ bā lù土八路八路:八路军。指非正规军,引申为土气的人。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汽车上的敌人,听见山坡上有人叫喊,一看是几个‘土八路’,跳下车来。”
péng lù áo xiáng鹏路翱翔鹏路:远大前程;翱翔:飞翔。比喻人奋进在远大前程上。唐·杜甫《入衡州》诗:“柴荆寄乐土,鹏路观翱翔。”
yī lù fú xīng一路福星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清 范寅《越谚》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顺风,送远行语。”
zǒu huí tóu lù走回头路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shū lù tóng guī殊路同归同“殊涂同归”。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天无绝人之路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元 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
yì lù méi huā驿路梅花同“驿使梅花”。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rén shēng lù bù shú人生路不熟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欺他是个单身穷军,人生路不熟,料没有人晓得他来踪去迹。”
yī lù fēng qīng一路风清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xíng bù yóu xī zhōu lù行不由西州路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怀念故人,悲悼亡友。《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chái láng sāi lù豺狼塞路豺狼:两种凶狠的野兽;塞:堵塞。比喻坏人当权。《北史·隋本纪》:“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
qiáng huā lù liǔ墙花路柳喻娼妓。明·高明《二郎神·秋怀》套曲:“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
shú lù qīng zhé熟路轻辙驾轻快的车,走熟悉的路。比喻处世有经验,办起事来很容易。宋·张榘《摸鱼儿·为赵懒窝寿》词:“君看取,世道羊肠曲折,依然熟路轻辙。”
yán yǔ lù jué言语路绝犹言言语道断。
wú lù kě zǒu无路可走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
qiáo shì qiáo,lù shì lù桥是桥,路是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就是萧队长也得说个理。我姓韩的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谁来歪我不成,倒要问问老赵哥?”
qián jìn wú lù,hòu tuì wú mén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非常困难。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动不能动,转不能转,成为死地。”
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山不转路转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tiān rén lù gé天人路隔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从此天人路隔,永无相会之日了。”
chī fàn fáng yē,zǒu lù fáng diē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吃饭时要防止被食物噎住,走路时要防止摔跤。形容处事小心谨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kāng zhuāng dà lù康庄大路康庄:宽阔。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茅盾《夜读偶记》:“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繁荣,已经给世界人民指出了康庄大路。”
gēng zhě ràng pàn,xíng zhě ràng lù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gāo shān dī tóu,hé shuǐ ràng lù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邓拓《英雄的路》:“人们常说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奇迹,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
bō lù zhuàng kuò波路壮阔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āi hóng mǎn lù哀鸿满路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灾民。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清 洪昇《长生殿 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shì tóng mò lù视同陌路见“视若路人”。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0回:“他今有病,便视同陌路,此岂稍有人心者耶?”
shì ruò lù rén视若路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伦,灭绝天理。”
fēn lù yáng biāo分路扬镳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jí bù zé lù急不择路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路见不平,拔剑相助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chuō wú lù ér戳无路儿捣鬼,无中生有的挑拨。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终身让路,不枉百步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dù jué yán lù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ān zhái zhèng lù安宅正路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zǒu tóu méi lù走投没路没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没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讨口饭儿吃咱。”
bì jīng zhī lù必经之路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lù rén jiē zhī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mò lù xiāng féng陌路相逢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难言;欲言情,又无情可言。”
bì yóu zhī lù必由之路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mò lù qióng tú末路穷途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吴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bì ràng xián lù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qīng yún dé lù青云得路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元·施君美《幽闺记·兄妹筹资》:“一跃过龙门,当此青云得路。”
chái láng dāng lù豺狼当路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三国志 魏志 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dào lù zhǐ mù道路指目指目:手指而目视。道路上的人用手指着,用眼看着。形容事情十分明显。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着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指目,当非空穴来风。”
zhě yī sè lù赭衣塞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xiān chén lù gé仙尘路隔尘:尘世。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仙尘路隔,不能相依。”
qiáng huā lù cǎo墙花路草见“墙花路柳”。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bàn bàn lù lù半半路路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kòu tiān wú lù叩天无路叩:敲;阍:宫门;叩阍:鸣冤。指没办法申诉冤屈。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自小女被恶侯抢劫,叩天无路,逢人哭诉。”
shú mén shú lù熟门熟路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是熟门熟路,管门的一向认得,立时请进,并不阻挡。”
yǎn guān liù lù眼观六路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guǎng kāi mén lù广开门路指尽量想办法开辟多种渠道。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要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kāi lù xiān fēng开路先锋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的条件。后泛指行动、事业的先行者、带头人。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fēng huí lù zhuǎn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ǐ lù bù tōng此路不通指这种方法或途径行不通。周作人《我的复古的经验》:“但也因此得到一个极大的利益,便是‘此路不通’的一个教训。”
jìn tuì lù qióng进退路穷犹言进退无路。《晋书·苻坚载记》:“丕进退路穷,乃谋于群僚。”
bì lù lán lǚ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bì lù lán lǚ荜路蓝缕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宋·司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若敖、蚡冒,荜路蓝缕空辛勤。”
yī xiàn zhī lù一线之路谓一条活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bì lù lán lǚ筚路蓝褛筚路:柴车;蓝褛: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郑振铎《梁任公先生传》:“虽未必有精湛不磨的成功,然而他的筚路蓝褛,以开荒荆的功绩,则已不小了。”
xiān fán lù gé仙凡路隔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揉着眼睛,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可是‘仙凡路隔’了。”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yī xīn yī lù一心一路犹一心一意。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rì mù lù yuǎn日暮路远同“日暮途远”。《尉缭子·兵教下》:“日暮路远,还有挫气;师老将贪,争掠易败。”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guǎng kāi xián lù广开贤路贤:有才德的人。指从多方开辟招纳贤才的路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圣天子思求良辅,下弓旌广开贤路。”
yī lù fēng chén一路风尘形容旅途辛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yún ní shū lù云泥殊路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dào lù jí jí道路藉藉藉藉:杂乱众多的样子。形容社会上纷纷互相传告。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执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窥,而道路藉藉,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而从事于武力解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sǐ lù yī tiáo死路一条无路可走,比喻没有前途。欧阳山《苦斗》:“那是死路一条。咱们见不上面了。”
bàn lù xiū xíng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参见“半路出家”。
shān yáo lù yuǎn山遥路远形容路途遥远。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yuàn shēng zài lù怨声载路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旧唐书·张廷珪传》:“州县征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私气未洽。”
lái lù bù míng来路不明来历未验明。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没了,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
wǎn jié mò lù晚节末路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
huāng bù zé lù慌不择路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lù yuǎn tiáo tiáo路远迢迢形容路途遥远。鲁迅《彷徨 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tóu shí wèn lù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tiān tái lù mí天台路迷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幽冥录》:“剡县刘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
bì lù lán lóu荜路蓝蒌筚路:柴车。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荜路蓝蒌,以处草莽。”
shí zì lù kǒu十字路口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zǒu xià pō lù走下坡路下坡路:由高处通向低处的道路。比喻向衰落或坏的方向发展。孙犁《乡里旧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
pái huí qí lù徘徊歧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jì lù yī yán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zì xún sǐ lù自寻死路指自己走上毁灭的道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