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公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í fǎ bù gōng执法不公 | 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 |
gōng zhèng bù ē公正不阿 |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
piān piān gōng zǐ翩翩公子 | 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 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
fèng gōng shǒu fǎ奉公守法 |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
gōng yě fēi zuì公冶非罪 | 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
jiǎ gōng yíng sī假公营私 | 见“假公济私”。 | 《元典章·进表》:“在外诸司不详站赤生受指,以进表为由,假公营私,滥行给驿。”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lián jié fèng gōng廉洁奉公 |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
bāo jū gōng xíng苞苴公行 | 苞苴:蒲包,指馈赠的礼物;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贿赂别人。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
zhèn yīng gōng cháo振缨公朝 | 振缨:弹冠,出仕。指入朝做官。 |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yī bǐng zhì gōng一秉至公 |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 |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yī bǐng dà gōng一秉大公 | 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bǐng gōng bàn shì秉公办事 | 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
bǐng gōng bàn lǐ秉公办理 |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
chí lùn gōng yǔn持论公允 | 指言论公平并合于情理。 | 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 |
huò lù gōng xíng货赂公行 | 赂;贿赂;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公行:公开做。公开以财货行贿受贿。 | 《魏书》:“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
jí gōng hào yì急公好义 |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 《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
kāi chéng bù gōng开诚布公 |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
huì lù gōng xíng贿赂公行 |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 | 《陈书 皇后传 后主张贵妃》:“内外勾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 |
xùn gōng miè sī徇公灭私 | 徇:献出生命。为国家公众献身,弃私利于不顾。 | 唐·白居易《与薛苹诏》:“卿勤王之节,徇公灭私;事主之诚,移忠资孝。” |
juān dī guī gōng涓滴归公 | 涓滴: 小水点;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 非所应得的东西; 虽然极少极微; 都要缴公; 自己绝不侵占。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 | 指服饰华丽、不务正业、整天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 | 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
duì bù gōng táng对簿公堂 |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
yáng gōng hè羊公鹤 | 羊公:人名。羊公所养的鹤。比喻名不副实。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
jié jǐ cóng gōng洁己从公 | 见“洁己奉公”。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都督命令》:“是时湖北不仅财政充裕,同志皆洁己从公,而军械子弹被服,亦甚充足。” |
gōng zhū tóng hào公诸同好 | 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 |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
gōng zhèng wú sī公正无私 | 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 荀况《荀子 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
jīn mǔ mù gōng金母木公 |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 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
míng gōng dà bǐ名公大笔 | 名家的大手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
gōng dào zǒng zài rén xīn公道总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
gǔn gǔn zhū gōng衮衮诸公 | 衮衮:连续不断;引申为众多。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 | 唐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zhèng míng gōng dào正明公道 | 正大光明。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干出来了!还要卖人的老婆?你卖坟上的树,卖老婆使不得么?” |
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pó shuō pó yǒu l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 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
huáng gōng jiǔ lú黄公酒垆 |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
gōng píng hé lǐ公平合理 |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 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
shě jǐ wèi gōng舍己为公 |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dà gōng wú sī大公无私 |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
jiǎ gōng jì sī假公济私 |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gōng zǐ gē ér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安公子那一番举动,早知他是不通世路艰难,人情利害的一个公子哥儿。” |
zhé bì sān gōng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
huà gōng wéi sī化公为私 | 将公有财产化为私有。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但是武营里的习气,所有的兵丁平时是从不习练;而且还要克扣粮饷,化公为私。” |
gōng mǎi gōng mài公买公卖 | 公平合理地买卖。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7回:“大人做道员时,驿上草料豆子,公买公卖,丝毫不亏累民户。” |
shǒu fǎ fèng gōng守法奉公 | 守:遵守。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常则要守法奉公理遮民,屏邪除佞进忠良。” |
míng gōng jù rén名公巨人 | 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 唐·韩愈《徐偃王庙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 |
fèng gōng bù ē奉公不阿 |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 《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
gōng shì gōng fēi公是公非 | 公认的是非。 | 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
jí gōng bào sī讬公报私 | 借公事报私怨。 | |
gōng ér wàng sī公而忘私 |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bǐng gōng wú sī秉公无私 |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
gōng ěr wàng sī公尔忘私 |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 明·李贽《晃错》:“[晃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 |
gōng sī liǎng lì公私两利 | 见“公私两济”。 | 《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
gōng bào sī chóu公报私仇 | 借公事来报私仇;是一种很卑劣的行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今日又将我家人收留谋死了他,正好公报私仇,却饶不得!” |
dīng gōng záo jǐng丁公凿井 | 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gōng sī fēn míng公私分明 | 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 |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 |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chéng běi xú gōng城北徐公 | 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 《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张公吃酒李公颠 | 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 宋 李棨《北里志 张住住》:“曲中唱曰:张公吃酒李公颠,盛六生儿郑九怜。” |
gē bì méng gōng割臂盟公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
wú cháng gōng zǐ无肠公子 | 指螃蟹。 | 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
dài zhào gōng chē待诏公车 | 诏:皇帝的命令;公车:官车或官署。指在公车或官署准备听从皇帝的召唤。 |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
gōng bào sī chóu公报私雠 | 见“公报私仇”。 | |
jiǎng bá gōng xīn奖拔公心 | 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封州甘为文至精,奖拔公心,亦类数公。” |
gōng míng zhèng dà公明正大 |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
bái yī gōng qīng白衣公卿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一 散序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qī xiāng wǔ gōng七相五公 |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
xǐ shǒu fèng gōng洗手奉公 | 见“洗手奉职”。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
bǐng gōng rèn zhí秉公任直 |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
bèi gōng yíng sī背公营私 | 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亦作“背公向私”。 | 宋 张商英《护法论》:“今背公营私者侵渔不已。” |
shān gōng dǎo zǎi山公倒载 | 谓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 唐·白居易《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诗:“山公倒载无妨学,范蠡扁舟末要追。” |
xiān gōng hòu sī先公后私 |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
fèng gōng rú fǎ奉公如法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
huì huò gōng xíng贿货公行 | 同“贿赂公行”。 | 《周书·晋荡公护传》:“任情诛暴,肆行威福,明党相扇,贿货公行。” |
gōng zhū yú shì公诸于世 |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 《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
zhì gōng wú sī至公无私 | 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
diǎn dī guī gōng点滴归公 | 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
sè jǐ fèng gōng啬己奉公 | 啬:节俭。自己节俭,尽力办好公共的事业。 | |
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 |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
yī xīn wéi gōng一心为公 |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 |
mài gōng yíng sī卖公营私 | 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 | 《魏书 赵黑传》:“高官禄厚,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 |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公正廉明 |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
dǐ jié shǒu gōng砥节守公 | 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 《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zhuān xīn xiàng gōng专心向公 | 一心为公,不怀私心。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
gōng dào zì zài rén xīn公道自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自: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60回:“骑在马上,自言自语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 |
yǐ sī hài gōng以私害公 | 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 | 《韩诗外传》卷一:“楚白公之难,有庄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
mèng jiàn zhōu gōng梦见周公 |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bào bīng gōng shì报冰公事 |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 |
fù gōng zhé zú覆公折足 | 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 《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
yú gōng yí shān愚公移山 |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gōng cái gōng wàng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míng gōng zhèng qì明公正气 |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