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dīng bù shí一丁不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yī bù zuò,èr bù xiū一不作,二不休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唐 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yī bù niǔ zhòng一不扭众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yī sī bù luàn一丝不乱一点也不紊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
yī sī bù guà一丝不挂原为佛家语;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现形容赤身裸体。宋 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yī sī bù wěn一丝不紊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老舍《神拳》第二幕:“我服了,万没想到你会这么细心,井井有条,一丝不紊。”
yī sī bù xiàn,dān mù bù lín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一根丝不能织成线,一棵树不能形成林。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
yī sī bù gǒu一丝不苟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yī shì bù zhī一事不知见“一物不知”。《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一人向隅,满坐不乐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yī jiè bù qǔ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yī jiè bù gǒu一介不苟见“一介不取”。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一道,一介不苟。”
yī dài bù rú yī dài一代不如一代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陶谷以翰林学士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询其名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罗列十余种以进。谷视之,笑谓忠懿曰:‘此谓一代不如一代也。’”
yī dòng bù dòng一动不动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王朔《浮出海面》:“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松开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yī qù bù fù fǎn一去不复返复:重复。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再重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yī qù bù fù huán一去不复还复:再;还: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yī qù bù fǎn一去不返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看着青春的易逝,才觉得青春的可贵,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一口不能著两匙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yī shēng bù kēng一声不吭一句话也不说。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
huā bù mí rén rén zì mí花不迷人人自迷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情色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
ào bù kě zhǎng敖不可长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bù dé wéi wù不得违误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bù guǎn yī èr不管一二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bù kě wú yī,bù kě yǒu èr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南齐书·张融传》:“太祖索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bù kě wú yī,bù néng yǒu èr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清·张岱《周宛委墓志铭》:“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
bù kān zhī shuō不刊之说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bù wù nóng shí不误农时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不误农时,不荒地,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
bù huáng méi jǔ不遑枚举犹不胜枚举。梁启超《噶苏士传》第四节:“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无不尽力,设民会以通声气,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凡兹文明之事业,不遑枚举。”
bù dāng bù zhèng不当不正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bù chǐ zuì hòu不耻最后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bù wàng gōu hè不忘沟壑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歧注:“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
bù huì zhī lù不讳之路指忠言直谏之路。《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bù xī dài jià不惜代价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吝惜付出钱物、精力等。林斤澜《山深海阔》:“如若过于勉强,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我一定是劝他淡薄些。”
bù zú wéi píng不足为凭不足:不值得;凭:凭据;根据。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也作“不足为据”。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bù tiǎn zhī yí不腆之仪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bù zhì jìn shì不栉进士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jué ér bù zhèng谲而不正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ěr bù rěn wén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fàng dá bù jī放达不羁纵放旷达,不受拘束。《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fǎn fù bù cháng反复不常反复:颠过来倒过去。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定准。宋·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人疑其反复不常,而末如之何。”
hú yí bù duàn狐疑不断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hú yí bù dìng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臣为将军决一死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
hú bù èr xióng狐不二雄喻两雄不可并存。《淮南子·说林训》:“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神友不匹,锰库不群,鸷鸟不双。”
hú yí bù jué狐疑不决狐疑:狐性多疑;犹豫;决:决断。像狐狸那样多疑虑而拿不定主意。比喻同事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南朝 宋 班固《后汉书 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jǔ bù shèng jǔ举不胜举举:列举;不胜:不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很多。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kāng dòu bù shàn糠豆不赡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饾褐不完。”
kuà zhě bù xíng跨者不行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kuī rán bù dòng岿然不动高大挺立;难以撼动。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kǔ bù kè yán苦不可言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mó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九章:“你先想想,你打石头要不要先打好工具!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néng bù chèn guān能不称官才能跟职位不相称。《汉书·刑法志》:“德不称位,能不称官。”
nán bù yǔ fù dí男不与妇敌男的不与女的争斗。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得罪了边氏,使她发起性来,‘男不与妇敌’,莫说被她咒骂不好应声,就是挥上几拳,打上几掌,也只好忍痛受苦。”
nèi chēng bù bì qīn,wài jǔ bù bì yuàn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wǔ nì bù xiào忤逆不孝忤逆:不顺从。不服从和孝敬父母。老舍《二马》第四段:“谁叫上鬼子国来呢!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忍着吧!”
ǒu duàn sī bù duàn藕断丝不断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
ōu niǎo bù xià鸥鸟不下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pò bù kě dài迫不可待见“迫不及待”。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9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qiáng niǔ de guā bù tián强扭的瓜不甜比喻勉强做成的事不会美满。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强扭的瓜不甜,上杆子不是买卖。”
qì èr bù kuì器二不匮比喻东西有储备,就不怕短缺。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
qīng chūn bù zài青春不再再:两次或第二次。青春过后就不会再来。形容青春时光宝贵。茅盾《幻灭》:“如果她也有悲哀的时候,大概是想起青春不再。”
qiǎo bù ruò zhuō巧不若拙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
qiān yáng zhī pí,bù rú yī hú zhī yè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比喻众愚不如一贤。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大夫无罪,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是以忧也。”
qiǎo bù shèng zhuō巧不胜拙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清史稿·艺术·江之桐传》:“洎乎接刃,则霍然而去。故曰‘巧不胜拙’。”
ruì bù kě dāng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
rén shēng lù bù shú人生路不熟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欺他是个单身穷军,人生路不熟,料没有人晓得他来踪去迹。”
qiǎo rán bù lè愀然不乐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ruò bù shèng yī若不胜衣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淮南子 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rén bù liáo shēng人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shà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上天不负苦心人负:亏欠,辜负。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
shì bù èr jià市不二价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三国志 魏志 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shān ruì zé bù gāo山锐则不高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shí bù èr wèi食不二味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山不转路转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tú bù shí yí涂不拾遗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tóu jī zhī huì,jiān bù róng suì投机之会,间不容穟会:际会,遭遇;间:间隔;穟:通“穗”,灯花。指机会非常难得,不允许有丝毫放松。《新唐书·张公瑾传》:“‘投机之会,间不容穟。’公瑾所以抵龟而决也。”
wēi bù zú dào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xíng bù yóu xī zhōu lù行不由西州路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怀念故人,悲悼亡友。《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xīn kǒu bù yī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yán bù èr jià言不二价见“言无二价”。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yǔ bù tóu jī语不投机佛教禅宗谓说法不契合时机或对方的根机。《五灯会元·大愚芝禅师法嗣·云峰文悦禅师》:“所以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zhì qù bù fán志趣不凡不凡:不寻常,不平凡。志向很不平常。形容超凡。《晋书·阮修传》:“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
zì gù bù xiá自顾不暇自己顾自己还来不及(顾:照顾;暇:空闲)。多指无法照顾别人。《晋书 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耶!”
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zhí mí bù wù执迷不误形容坚持而不觉悟
zhēn rén miàn qián bù shuō jiǎ真人面前不说假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情况的人面前不说假话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
zuò huái bù luàn坐怀不乱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6回:“人人都说他无行,其实水秀才原是坐怀不乱的。”
zūn ér bù shī遵而不失见“遵而勿失”。《隋书·炀帝纪上》:“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rén shēng dì bù shú人生地不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张恨水《夜深沉》第33回:“我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坐在这屋子里,闷死了。”
qiān fū nuò nuò,bù rú yī shì è è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宋 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韩城田益,字迁之。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胜计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很多。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mín bù ān zhěn民不安枕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lì bù tóng kē力不同科同科:同一等级。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