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金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huái jīn chuí zǐ怀金垂紫 | 旧指官尊位高,荣耀显贵。金:指金印。紫:指系印的紫色丝带。 | 《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使奉节。” |
jīn zǐ yín qīng金紫银青 | 金紫:金印章,紫绶带。银青: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 | |
yū jīn yè zǐ纡金曳紫 | 佩带金印紫绶。指身居高位。 | 明 袁宗道《贺阳曲金令君父母荣封序》:“纡金曳紫者,多摧兰折玉之叹。” |
yī zǐ yāo jīn衣紫腰金 |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 宋 无名氏《灯下闲谈 掠剩大夫》:“见一人衣紫腰金,神清貎古。” |
jīn zhāng zǐ shòu金章紫绶 |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 《晋书 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
zhòng jīn jiān zǐ重金兼紫 | 谓一门中有数人佩金印紫绶,极言荣显。秦汉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绶。 | 《后汉书·宦者传·吕强》:“中常侍曹节、王甫、张让等,及侍中许相,并为列侯……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李贤注:“金印紫绶。重、兼,言累积也。” |
jīn yìn zǐ shòu金印紫绶 |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东汉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 |
yū pèi jīn zǐ纡佩金紫 | 身佩印绶。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 | 汉 蔡邕《陈太丘碑文》:“纡佩金紫,光国垂勋。” |
tuō jīn wěi zǐ拖金委紫 | 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 | 沈钧儒《挽某君殉难》诗:“十年说法伤心事,一例捐生抗战时。愧杀伪京奴妾辈,拖金委紫只行尸。” |
bèi zǐ yāo jīn背紫腰金 | 身穿紫袍,腰佩金饰。指做大官。 | 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指望你背紫腰金,怎知你不成器!” |
jīn xiāng yù yìng金相玉映 | 同“金相玉质”。 | 唐·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相印师坛,共观昼锦;金相玉映,各炫晨葩。” |
jīn yù liáng yuán金玉良缘 |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
jīn rén zhī zhēn金人之箴 |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zhǐ zuì jīn mí纸醉金迷 | 比喻沉醉于富丽的环境;也比喻奢侈豪华的生活。 | 宋 陶穀《清异录 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yāo jīn tuō zǐ腰金拖紫 | 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绶。 | 宋·王禹偁《送牛冤序》:“含饴弄孙,尽高堂之乐;腰金拖紫,居百城之长。” |
ěr jīn tuō zǐ珥金拖紫 | 珥:插;拖:下垂。插金珰,拖紫袍。指官位显赫。 | 《梁书 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 |
huáng jīn shí dài黄金时代 | 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指经济、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 | 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
gōng lín jīn hǔ宫邻金虎 |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 汉 应劭《汉官仪》:“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邻金虎。宫邻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 |
bì zhǒu qiān jīn弊帚千金 |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弊,一本作“敝”。 | 语出《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qiān jīn yī zhì千金一掷 | 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 唐 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
yù yè jīn kē玉叶金柯 | 柯:树枝。玉的叶子,金的枝干。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 唐·张景毓《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主簿崔子诠,相门卿族,玉叶金柯,光彩可以射人。” |
yī xiào qiān jīn一笑千金 | 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 汉·崔骃《七依》:“回顾百万,一笑千金。” |
jīn huá diàn yǔ金华殿语 | 金华殿:宫殿名。指一般水平的讲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
zhòng kǒu shuò jīn众口烁金 | 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汉·荀悦《汉纪·景帝纪》:“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
méi jīn shā yǔ没金铩羽 | 见“没金饮羽”。 | |
jīn lán zhī yǒu金兰之友 | 指亲密的朋友。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yāo jīn yī zǐ腰金衣紫 | 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指做了大官。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二:“何不在此处用了些?博得个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yī fàn qiān jīn一饭千金 |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jīn rén sān jiān金人三缄 |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yù lóu jīn gé玉楼金阁 | 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 | 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三折:“玉楼金阁号天庭,日月光辉显大明。” |
jī gǔ míng jīn击鼓鸣金 | 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
mō jīn xiào wèi摸金校尉 | 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
zhì xìn pì jīn至信辟金 | 至信:最信实,最真诚;辟:排除;金: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类。指最大的诚信无需借用金玉之类的信物。 | 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
jīn mí zhǐ zuì金迷纸醉 | 形容使人沉醉迷惘的繁华奢侈的环境。也形容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也作“纸醉金迷”。 | 宋 陶穀《清异录 金迷纸醉》:“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jīn kǒu mù shé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
jīn shí liáng yán金石良言 |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 《白雪遗音 马头调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将你劝,休嫌絮烦。” |
jià hǎi jīn liáng架海金梁 | 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 |
yàn jīn mù xiù燕金募秀 |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燕金募秀”为招纳贤士之典。 | 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
mǎi tiě sī jīn买铁思金 | 喻不切实际的贪心妄想。 |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浊爱缠心,盲修瞎炼,期望身后升天。这便是买铁思金,定见沉沦永劫。” |
yī yán qiān jīn一言千金 |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
jīn shēng zhì dì金声掷地 | 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 《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
jīn yín cái bǎo金银财宝 | 钱财和珍宝。泛指钱财。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再说卢俊义奔到家里,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 |
qiān jīn bì zhǒu千金敝帚 |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微贱,却是十分珍贵的。 | 宋 苏轼《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诗:“千金敝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掷地作金石声 | 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 《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
qún kǒu shuò jīn群口铄金 | 铄:熔化。众口一词能够把金属熔化。指舆论可以混淆是非。 | 宋·李纲《谢亲笔札子》:“陛下察其心于群口铄金之际,薄其罪于众人欲杀之时。” |
yín píng jīn wū银屏金屋 | 形容极其华丽的住宅和陈设。借指富家大族。 | 清·龚自珍《定风波》词:“须信银屏金屋里,一例,琪花不称槛前栽。” |
jīn chāi huàn jiǔ金钗换酒 | 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 唐 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
jīn bǎng tí míng金榜题名 |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黄榜;题名:写上名字。名字写在金榜上。泛指通过考试后被录取。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
jīn wú zú chì金无足赤 |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 宋 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
lòu jīn cuò cǎi镂金错彩 | 镂:雕刻;错:涂饰。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jīn bì huī yìng金碧辉映 | 同“金碧辉煌”。 | 明·谢肇淛《滇略》卷四“点苍、鸡足、大鼎之间,缁徒云集,搭桂兰若,金碧辉映相若。” |
chéng zhì jīn kāi诚至金开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
shā lǐ táo jīn沙里淘金 | 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以去沙取金。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 | 唐 德行禅师《四字经》:“沙里淘金。” |
jīn píng luò jǐng金瓶落井 | 金瓶掉落井底。比喻一去再无音讯。 | 唐·李白《寄远十二首》第八首:“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 |
jīn guāng càn làn金光灿烂 | 具有金色的光泽或光辉。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孟良骤马赶上,抡斧劈面砍去,只见金光灿烂,不能伤之。” |
shuǐ màn jīn shān水漫金山 |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 《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
jīn gé zhī huàn金革之患 | 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指战乱。 | 汉·扬雄《长杨赋》:“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
jīn xiāng yù shì金相玉式 | 同“金相玉质”。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谥锱毫。” |
jīn shēng yù zhèn金声玉振 | 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形容声音动听。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比喻文辞优美。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
qiān jīn yī hù千金一瓠 | 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 清·王夫之《读<陈书>书后》:“当其乱之难讫,天且萦纡以延衍之;极乎其终,天为尽,天情且息,犹未尝无千金一瓠之几。” |
qiān jīn bì zhǒu千金弊帚 | 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 | 宋·苏轼《次韵秦观……将入京应举》诗:“千金弊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
jīn ōu wú quē金瓯无缺 | 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比喻国土完整。 | 明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黔游日记》:“但各州之地,俱半错卫屯,半沦苗孽,似非当时金瓯无缺矣。” |
jīn shí sī zhú金石丝竹 |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
jīn bō yù yè金波玉液 | 比喻美酒。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
qiān jīn yī hú千金一壶 | 壶:通“瓠”,葫芦。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 清·钱谦益《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墓志铭》:“以千金一壶之身,当大厦一木之任。” |
yù xiāo jīn guǎn玉箫金琯 | 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 | 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一楼初上一阁逢,玉萧金琯东山东。” |
yíng jīn yī jīng赢金一经 | 指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 | 《汉书·韦贤传》:“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注:“今书本籝字或作盈,又是盈满之义。” |
shuò shí liú jīn铄石流金 |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
wàn jīn yóu万金油 | 清凉油。比喻什么都不精通,但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能应付一气的人。 | 钱钟书《围城》:“谁有万金油?慎明,你随身带药的,有没有万金油?” |
jīn xiāng yù guǒ金镶玉裹 | 喻荣华的生活。 | 清·蒋士铨《空谷香·饮刃》:“可又来,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着金镶玉裹,成就了富贵的姻缘,要穷人做什么。” |
duī jīn jī yù堆金积玉 | 形容聚敛的财富极多。 | 宋 李之彦《东谷所见 贪欲》:“堆金积玉,来处要明。” |
jīn mǔ mù gōng金母木公 | 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 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
qiāo jīn jiá yù敲金戛玉 | 见“敲金击石”。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见头场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
shì jīn shí试金石 | 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这里,端的,现放着试金石。” |
jīn gāng nù mù金刚怒目 |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 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jīn wū jiāo niáng金屋娇娘 | 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 明·孟称舜《娇红记·会娇》:“蓦遇著这金屋娇娘,猛回头何方故乡?” |
jīn gǔ jiǔ shù金谷酒数 | 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 晋 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
bì shì jīn mén避世金门 |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 见“避世金马”。 |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jīn bù huàn金不换 | 即使用金子来也不换,形容极为可贵。 | 京剧《粉妆楼》第六本:“常言道:败子回头金不换。” |
jīn gē tiě mǎ金戈铁马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jīn shí jiāo金石交 | 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交:交情。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 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禽矣。” |
huái jīn tuō zǐ怀金拖紫 | 见“怀金垂紫”。 |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复得扶老携幼,生出狱户,怀金拖紫,退就散辈。” |
jīn jiāng yù lǐ金浆玉醴 | 浆:酒;醴:甜酒。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 |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朱草生名山岩石中,汁如血,以金玉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 |
yī kuì qiān jīn一壸千金 | 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 |
qiān jīn zhī tǐ千金之体 | 形容富贵女子的娇贵身体。 |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24回:“女儿千金之体万一有些差错,咱们祖宗的名声可要紧呀!” |
qiāo jīn jī shí敲金击石 | 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 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
shuò jīn huǐ gǔ铄金毁骨 | 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dōng jiàn nán jīn东箭南金 |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 唐 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 |
nán jīn dōng jiàn南金东箭 |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 《尔雅 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diǎn tiě chéng jīn点铁成金 |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 | 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
diǎn jīn wú shù点金无术 | 见“点金乏术”。 | 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
diǎn shí wéi jīn点石为金 | 同“点铁成金”。 | 《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
shuò jīn diǎn yù铄金点玉 | 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卷:“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点玉之谤。” |
jiàng shí yùn jīn匠石运金 | 匠:匠人;石:人名;运:抡;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而没有碰伤郢人的鼻子。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 | 《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
jīn shí jiāo qíng金石交情 | 见“金石之交”。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葛衣记·到既渝盟》:“丝萝契合原非强,为其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
qióng jiāng jīn yè琼浆金液 | 琼:美玉。琼浆:美酒。古代传说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喝了可以成仙。比喻仙水和名贵的美酒、饮料等。亦作“琼浆玉液”、“玉液琼浆”、“金波玉液”、“玉液金波”。 | 晋·王嘉《拾遗记·洞庭山》:“来邀采药之人,饮以琼浆金液,延入璇室。” |
yù yè jīn jiāng玉液金浆 | 比喻美酒。 | 《汉武故事》:“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