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
词语解释
木刻
在木上刻图画的艺术或方法,尤指在木料断面上刻制图画以供印刷机拓印。
英wood engraving; woodcut;
翻译
- 英语 woodcut
- 德语 Holzschnitt (S)
- 法语 gravure sur bois
引证解释
用木料雕刻的。
引宋•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木朝 开宝 中, 真州 有渔者钓得一木刻妇人,背刻‘ 丁 氏’二字。”
指木雕之物。此指传集人众的木雕符信。
引宋•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至官所,则以木刻上之。”
此指木雕的地理模型。 明•陶宗仪 《辍耕录·刻名印》:“今 蒙古 、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
此指木雕的人名印章。 清•魏源 《圣武记》卷七:“﹝ 雍正 ﹞十三年春,苗疆吏以徵粮不善,远近各寨蠭起,徧传木刻,妖言四煽,省城大吏尚不之信也。”木版雕印。参见“木板”。
引宋•汪逵 《淳化阁帖辨记》:“其本乃木刻,计一百八十四板,二千二百八十七行。其墨乃 李廷珪 墨,墨黑甚,如漆。其字比诸刻为肥。”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版画的一种。用刀在木板上刻成图形,再拓印在纸上。
引鲁迅 《书信集·致张慧》:“弟非画家,不敢妄说,惟以意度之,木刻当亦与绘画无异,基本仍在素描,且画面必须统一也。”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我以为少年学木刻,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国语辞典
木刻
一种版画。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形,再用纸拓印。计有阴刻、阳刻或阴阳混合刻三种表现法。
木制的雕刻品。
分字解释
※ "木刻"的意思解释、木刻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汉语词典查词提供。更新时间:2025-02-13 13:05:23
木刻造句
1.金陵刻经处所保持的中国古代传统的木刻水印技艺,现列入联合国非遗项目。
2.孩儿巷附近,元宵节可去陆游纪念馆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刻水印技术;住在稻香园的,可去社区小舞台“卡拉OK大家唱”跟邻居争夺麦霸头衔。
3.2003年,荣宝斋还专门出版了他的木刻水印书法。
4.黎族木刻文化始于刻木记事在人类的早期特别文字发明之前,先民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互相交流,发明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用某种物件记事的方法。
5.娇妻的爱情使黄永玉更加勤奋耕耘,他的艺术灵感也随之奔涌而出,他的木刻画在香港渐渐有了名气。
6.穿过这片“水院”,便是古朴的民居风格,一座典型的徽派双面戏台完整坐落其中,全木质结构以榫卯衔接,质朴的风俗木刻画清晰可见。
7.李桦通过他的刻刀,将这一场面宏伟壮观地表现出来,木刻技巧驾驭自如,即使是肋木的脚架也刻画得一丝不苟。
8.工艺美术大师、来自乌克兰的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及市民手工艺大赛获奖达人齐上阵,教授“木刻水印”“彩色玻璃镶嵌”“瓷盘釉雕”和“嘉定竹刻”等技艺。
9.也可以选择用特殊材料制作的画,如花泥画、剪纸画、木刻画和绳结画等,因为这些装饰画多数带有强烈的传统民俗色彩,和中式装修风格十分契合。
10.这部新歌特风格的铁制双厢观光电梯高45米,各厢内部均为木刻装饰,可容纳24人。
11.此次展出的作品题材多样,既有传统的木刻水印及石版,也有高解像的镭射技术混合打印。
12.前两天,他逛义乌国际商贸城时看到东阳某厂生产的木刻画非常精致,打算买几幅样品回去,如果受当地消费者欢迎,他再来义乌进货。
13.“以前都是线装木刻的雕版,1921年开始辑印《四部备要》,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现代排版技术排出来的古籍。
14.1938年,胡风先生在武汉主办了第二届“全国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对抗战文艺和现代版画艺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此外,作为绝世不传的善本书籍《契丹藏》的复刻本,辽金石经更是价值倍增,成为校勘历代木刻藏经字句脱误的最好版本。
16.事实上,临摹潘天寿的作品,技术难度不太大,前几年也爆出过有一幅潘天寿的木刻水印复制品拍出了四五百万元的事。
17.传统藏娘唐卡除了手绘技艺外,还有一种手绘兼木刻套版印刷的工艺。
18.这两部笺谱均用套色木刻水印,并在世界印刷史上率先采用“拱花”技术。
19.禅城七旬老人梁海源耗时两个半月,雕成百元币木刻画,愿以五六千元卖出。
20.为了满足观赏和研究的高度所需,1910年时大英博物馆理事会成员曾委任日籍的伦敦出版和印刷业者大桥新太郎制作一幅高品质的木刻复制品。
相关词语
- yī kè一刻
- yī kè qiān jīn一刻千金
- yī shí yī kè一时一刻
- yī shí bàn kè一时半刻
- yī mù zhī zhī一木之枝
- yī mù nán zhī一木难支
- yī căo yī mù一草一木
- wàn mù cǎo táng万木草堂
- sān kè三刻
- sān mù三木
- sān mù lóu zī三木楼訾
- shàng mù lǘ上木驴
- shàng qiú cái,chén cán mù上求材,臣残木
-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下乔木入幽谷
- bù huī mù不灰木
- bù xiáng zhī mù不祥之木
- bù jiè mù不藉木
- qiū mù丘木
- cóng kè丛刻
- cóng mù丛木
- yán kè严刻
- yā mù丫木
- fēng qǔ kè yǔ丰取刻与
- dān mù丹木
- dān yíng kè jué丹楹刻桷
- lì mù丽木
- wū wén mù乌文木
- wū mù乌木
- wū lǔ mù qí乌鲁木齐
- wū lǔ mù qí shì乌鲁木齐市
- qiáo mù乔木
- chéng mù乘木
- yún mù云木
- wǔ mù五木
- wǔ mù xiāng五木香
- wáng yuán zāi mù亡猿灾木
- wáng yuán huò mù亡猿祸木
- kàng mù亢木
- jiāo ràng mù交让木
- rén mù人木
- rén fēi căo mù人非草木
- rén shòu mù仁寿木
- xiān mù仙木
- rèn kè任刻
- rèn mù任木
- fǎng kè仿刻
- fá mù伐木
- wěi mù伟木
- chuán kè传刻
- shāng kè伤刻
- pèi kè佩刻
- jiā mù佳木
- jiā mù sī佳木斯
- yī guǎn fù mù依丱附木
- yī ǎo fù mù依艹附木
- yī căo fù mù依草附木
- qīn kè侵刻
- é kè俄刻
- jiǎn kè俭刻
- yǐ căo fù mù倚草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