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民
词语解释
士民
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泛指人民、百姓。
犹言军民。
引证解释
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引《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范宁 注:“学习道艺者。”
《孝经·孝治》:“治国者,不敢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唐玄宗 注:“鰥寡,国之微者,君尚不敢轻侮,况知礼义之士乎!”战国 宋玉 《对楚王问》:“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韩非子·五蠹》:“士民纵恣於内,言谈者为势於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清史稿·食货志一》:“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试其文理优者,以县丞用;百顷以知县用。”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引《荀子·尧问》:“繒 丘之封人见 楚 相 孙叔敖 曰:‘吾闻之也: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 楚 之士民,何也?’”《荀子·致士》:“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
泛指人民、百姓。
引《荀子·议兵》:“士民不亲附,则 汤 武 不能以必胜也。”
汉•东方朔 《答客难》:“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説,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南朝•宋 鲍照 《河清颂》:“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宫宇宏丽,崇冠三川。”
宋•叶适 《宣教郎夏公墓志铭》:“既而闻其在 闽,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决,是非少所徇,诸司及士民亦爱之。”
清•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於是 丹阳 诸生奋臂一呼,邑中士民响应数千百人。”犹言军民。
引《诗·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郑玄 笺:“天下骚扰,邦国无有安定者,士卒与民皆劳病。”
孔颖达 疏:“以‘士’‘民’连文,故云‘士卒与民’。士卒即从军者也。”
国语辞典
士民
人民、百姓。
引《战国策·秦策一》:「然而甲兵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读书人或学习道艺的人。
引《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网络解释
士民
士民,汉语词汇。
拼音:shì mín
释义:犹言士庶,泛指人民﹑百姓。
见《荀子·议兵》:“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分字解释
※ "士民"的意思解释、士民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汉语词典查词提供。更新时间:2025-02-07 02:58:07
士民造句
1.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畜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2.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
3.惟伯颜怙恶不悛,经马扎尔台屡次函劝,终未见从,反且任性横行,变乱国法,朝野士民,相率怨望。
4.如今那里士民安康,五谷丰登,盛世初现,再也不会出现昔日饿殍遍野的惨景。
5.士民奸通,知臣兵弱,南引文德,共为脣齿。
6.常以三四更中,鼓声四出,火光照天,士民震惊,啼号塞路,尝有妇临产不得去,剖腹视其男女。
7.他不抽烟,只把玩着五冬六夏从不离身的一把湘妃竹扇,沉吟良久才道:“火耗归公发养廉银,损了官员收项,士民一体当差纳粮,又损富益贫。
8.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9.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
10.九月,庚子,至京师,士民观者如堵。
11.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
12.公等读书人宜崇圣贤之教,尊帝王之法,达则移风易俗,为士民之表率,穷则独善其身,为子孙之仪型,何至自处卑污,甘作真空家乡无生父母之护法也。
13.而朱氏更有轻财贵义的朱桓,桓字休穆,以强识名,与人一面,数年不忘,往遇疫疠,必隐亲医药,餮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14.引申出宽宏,如“君子宽而不僈”;宽松,如“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放宽,如“宽徭役,保士民”。
15.遂仙去,时危坐一榻,顶有白色,郁郁浮空,异香四彻,乡缙绅及士民,咸惊讶而罗拜焉。
16.当太守卸任告别之际,绍兴士民垂涕揖别,仿佛失去了严父慈母一般。
17.潼关失守后,安禄山还没有到长安,士民就逃入山谷,宫嫔哭着散匿逃亡,将相府第之家委弃的宝货不可计数,不逞之徒成群结队争抢财物,一连几日都抢不完。
18.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造 句 网
19.诏谕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
20.市肆贸迁,皆四远之货,奔走射利,皆五方之民,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
相关词语
- yī jiè zhī shì一介之士
- wàn mín万民
- wàn mín săn万民伞
- wàn mín tú tàn万民涂炭
- wàn mín pái sǎn万民牌伞
- sān shì三士
- sān dà shì三大士
- sān xué shì三学士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义
- shàng shì上士
- xià shì下士
- xià mín下民
- bù bīn zhī shì不宾之士
- bù zhì jìn shì不栉进士
- bù jī zhī shì不羁之士
- bù jī zhī mín不羁之民
- yǔ mín xiū xī与民休息
- yǔ mín tóng lè与民同乐
- yǔ mín tóng yōu与民同忧
- yǔ mín gēng shǐ与民更始
- yǔ hǔ chú hài与民除害
- zhuān mén rén mín jiǎn chá yuàn专门人民检察院
- zhuān mén rén mín fǎ yuàn专门人民法院
- shì shì世士
- shì mín世民
- qiū mín丘民
- dōng jiāo mín xiàng东交民巷
- dōng pō jū shì东坡居士
- dōng fāng huì lǐ yǔ sū yī shì yín háng东方汇理与苏伊士银行
- liǎng bǎng jìn shì两榜进士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中华人民共和国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yì wù jiào yù f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quán guó rén mín dài biǎo dà hu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xíng shì sù sòng f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xíng f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guó wù yuà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guó hu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guó q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guó g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xiàn f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wèi chéng nián rén bǎo hù f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mín shì sù sòng f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zì rán kē xué jiǎng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
- zhōng huá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xíng zhèng sù sòng f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华民国
- zhōng huá mín guó lín shí yuē f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zhōng huá mín zú中华民族
- zhōng huá mín zú jiě fàng xiān fēng duì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 zhōng guó rén mín zhì yuàn jūn中国人民志愿军
- zhōng guó rén mín zhì yuàn jūn zhàn g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 zhōng guó rén mín kàng rì zhàn zhēng jì niàn guǎn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zhōng guó rén mín zhèng zhì xié shāng huì y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zhōng guó rén mín zhèng zhì xié shāng huì yì gòng tóng gāng lǐng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zhōng guó rén mín wǔ zhuāng jǐng chá bù duì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zhōng guó rén mín jiě fàng jūn中国人民解放军
- zhōng guó rén mín jiě fàng jūn xuān yán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 zhōng guó rén mín yín háng中国人民银行
- zhōng guó nóng gōng mín zhǔ dǎng中国农工民主党
- zhōng guó guó mín dǎng中国国民党
- zhōng guó guó mín dǎng dì yī cì quán guó dài biǎo dà hu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