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旗
词语解释
五色旗
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因民国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
引证解释
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 中华民国 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引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因 民国 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
引鲁迅 《而已集·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更何况这位 常燕生 先生满身五色旗气味。”
网络解释
五色旗
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启用于1912年1月10日,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这五族共和。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也有说法,五色旗取自凤凰五色,同时也代表仁、义、礼、智、信五德;还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1928年12月29日国民政府北伐后完全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
分字解释
※ "五色旗"的意思解释、五色旗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汉语词典查词提供。更新时间:2025-02-14 10:03:55
五色旗造句
1.政府成立后即由蔡元培负责选定国旗、国歌等事宜,在内部讨论定了个五色旗为国旗,国歌则选了江苏政府民政厅次长沈恩孚的歌词。
2.辛亥双十,义起武昌,*制覆亡,民国肇建,五色旗扬,开启共和。
3.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4.同样的五色旗,却一以贯之使用着蟠龙盾徽的标志,以及源之于清末的北方军称号,这让那些醉心于满清中兴的遗老遗少们都产生了误解。
5.六是由主办社派人打出五色旗,在旗杆悬挂上洋蜡、打气筒、牛笼嘴、马叉子、红白萝卜等物,到邻村去游街,接着骑马到各村的墙头拔社旗,强迫参与。
6.在有些广告中,“双十节”的元素被巧妙地用上了,其中利用最多的元素是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7.拖床碾出阅冰嬉,走队橐了五色旗。
8.沙洲之中有一座只有一个僧侣的寺庙,可以脱了鞋在干净的细沙地上行走,看五色旗飘扬,阳光照射在佛陀祥和的面庞上。
9.同年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取五族共和的意义”,以五色旗为国旗。
10.上午出门,主意是在买药,看见满街挂着五色旗,军警林立。
相关词语
- yī zhàng wǔ chǐ一丈五尺
- yī wán wǔ sè一丸五色
-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一二三四五六七
- yī wǔ yī shí一五一十
- yī qí èr qiāng一旗二鎗
- yī qí bàn qiāng一旗半鎗
- yī qiāng yī qí一枪一旗
- yī băi wǔ一百五
- yī bǎi wǔ rì一百五日
- yī mù wǔ xíng一目五行
- yī sè一色
- yī sè fú一色服
- yī sè yī一色衣
- yī huā wǔ yè一花五叶
- yī lù huò sè一路货色
- yī shēn wǔ xīn一身五心
- yī tuī liù èr wǔ一退六二五
- yī qiāng yī qí一鎗一旗
- qī wǔ sān七五三
- qī bǎo wǔ wèi zhōu七宝五味粥
- qī zá bā sè七杂八色
- qī cè wǔ chéng七策五成
- qī sè七色
- qī sè băn七色板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sān wǔ三五
- sān wǔ zhī lóng三五之隆
- sān wǔ chuán gān三五传柑
- sān wǔ xī三五夕
- sān wǔ yè三五夜
- sān wǔ chéng qún三五成群
- sān wǔ yuè三五月
- sān wǔ chán guāng三五蟾光
- sān wǔ mén三五门
- sān lìng wǔ shēn三令五申
- sān xiá wǔ yì三侠五义
- sān yuán sè三原色
- sān sì wǔ三四五
- sān huí wǔ cì三回五次
- sān fén wǔ diǎn三坟五典
- sān shī wǔ guǐ三尸五鬼
- sān shān wǔ yuè三山五岳
- sān chā wǔ cuò三差五错
- sān nián wǔ zǎi三年五载
- sān fāng wǔ shì三方五氏
- sān zhì wǔ cāi三智五猜
- sān zhāo wǔ rì三朝五日
- sān tāng wǔ gē三汤五割
- sān shēng wǔ dǐng三牲五鼎
- sān huán wǔ kòu三环五扣
- sān fān wǔ cì三番五次
- sān bǎi wǔ piān三百五篇
- sān huáng wǔ dì三皇五帝
- sān gāng wǔ cháng三纲五常
- sān sè三色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sān huāng wǔ yuè三荒五月
- sān hūn wǔ yàn三荤五厌
- sān biǎo wǔ ěr三表五饵
- sān zhēn wǔ liè三贞五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