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
词语解释
三正
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孔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
指夏、殷、周三代。
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
引证解释
夏 正建寅, 殷 正建丑, 周 正建子,合称三正。
引《书·甘誓》:“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陆德明•释文引 马融 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
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 孔 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
也称三统。 《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紂 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于天,毁坏其三正。”
张守节 正义:“按:三正,三统也。 周 以建子为天统, 殷 以建丑为地统, 夏 以建寅为人统也。”
《魏书·儒林传·李业兴》:“虽三正不同,言时节者,皆据 夏 时正月。”
清•赵翼 《陔馀丛考·三正》:“夏 正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书·甘誓》云:‘ 有扈氏 怠弃三正。’则 夏 之前已有三正矣。 孔安国 因 商 周 在 夏 之后,故不敢以子丑寅释之,而但谓天地人之正道。 王肃 亦云:‘惟 殷 周 改正,自 夏 以上皆以建寅为正。’然《尚书大传》云:‘王者存二代之后以备三正。’ 马融 註《甘誓》,亦云:‘子、丑、寅也。’”指 夏、殷、周 三代。
引《文选·班固<幽通赋>》:“震鳞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灭 姬。”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三正,谓 夏、殷、周 也。”
宋•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
引《周礼·夏官·射人》:“乐以《貍首》,七节、三正。”
郑玄 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损玄、黄。”
国语辞典
三正
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称为「三正」。
引《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自)洎周公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
三正
天、地、人的正道。
引《书经·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汉·孔安国·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
网络解释
三正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这三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所以又称“三正”。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月),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周历比殷历早一月,比夏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不同。
分字解释
※ "三正"的意思解释、三正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汉语词典查词提供。更新时间:2025-02-14 12:26:28
三正造句
1.简要介绍了多异氰酸酯三聚体的特点,以及多异氰酸酯三聚催化剂三正丁基膦的物理性质。
2.夫五德更始,三正迭兴,驭物资贤,登庸启圣,故帝迹所以代昌,王度所以改耀,革晦以明,由来尚矣。
3.陈三正与张伯栋低语,有人从熊渝手里接过马缰绳刚好听见熊渝痴人说梦的傻话,莫名其妙的看了熊渝一眼没接茬。
4.与凤岗类似,塘厦镇的山水资源丰富,建了一批以三正半山豪苑、万科·棠樾为代表的豪宅项目,因为价格差和地缘优势,也吸引了一大批深圳人前来置业。
5.对于长江水,崇明人张口就来的有很多,如“初八二十三正小汛”、“初一月半子午潮”、“十一十二潮来吃饭来不及”等。
6.阿洪的马仔刘老三正携带大量***从广西和越南边境运到温州市区,并将于4月6日到达温州。
7.10月18日樟木头三正半山酒店在投入近亿元巨资、经过九个月的翻新改造之后,全面新装复业。
8.概述了三正丁基膦的几种合成方法,以及每种合成方法实现的难易程度和优缺点。
9.请向收货人收取三正两副提单。
10.论述了三正辛胺棉的制备及其动态吸附金的条件和解脱方法的研究。
11.周一上班很勉强,周二工作懒洋洋,周三正式进状态,浑身的劲儿使不完。为了老婆的化妆品,为了孩子的奶粉钱,卯足了劲加油干,保证一周的任务提前完,保证奖金不泡汤。
12.10月29日凤岗三正卧龙山花园开盘,首日完成100多栋别墅的成功签约。
13.“半山”,是三正酒管公司着力打造的一流中国民族高星级酒店品牌。
14.三正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依托三正集团的雄厚实力,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民族酒店管理品牌。
相关词语
- yī jǔ sān fǎn一举三反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一二三四五六七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倡三叹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唱三叹
- yī xī sān qiān一夕三迁
- yī zì sān jiān一字三缣
- yī suì sān qiān一岁三迁
- yī nián sān xiù一年三秀
- yì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yī rì sān,sān rì jiǔ一日三,三日九
-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yī rì liǎng,liǎng rì sān一日两,两日三
-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经
- yī bǎn sān yǎn一板三眼
- yī zhèng一正
- yī zhèng yā bǎi xié一正压百邪
-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发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
- yī bō sān zhé一波三折
- yī xiàn sān shòu一献三售
- yī xiàn sān chóu一献三酬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yī zǔ sān zōng一祖三宗
-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一而再,再而三
- yī máo sān jǐ一茅三脊
- yī wèn yáo tóu sān bù zhī一问摇头三不知
- yī yú sān fǎn一隅三反
- yī yǐn sān bǎi bēi一饮三百杯
- qī wǔ sān七五三
- qī shí sān bā shí sì七十三八十四
- qī zhèng七正
- qī duān bā zhèng七端八正
- qī guì sān gōng七贵三公
- sān yī三一
- sān yī sān shí yī三一三十一
- sān yī bā cǎn àn三一八惨案
- sān yī lǜ三一律
- sān qī三七
- sān qī fēn三七分
- sān qī fēn kāi三七分开
- sān qī kāi三七开
- sān qī zhāi三七斋
- sān wàn liù qiān chǎng三万六千场
- sān wàn liù qiān rì三万六千日
- sān sān三三
- sān sān liăng liăng三三两两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sān sì sì三三四四
- sān sān jìng三三径
- sān sān jié三三节
- sān shàng三上
- sān xià liǎng xià三下两下
- sān bù qù三不去
- sān bù xiào三不孝
- sān bù yí三不宜
- sān bù guī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