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
词语解释
三身
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
翻译
- 法语 trikaya, triple corps des bouddhas
引证解释
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引《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 在 夏后启 北,一首而三身。”
《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奇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
引《金光明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唐•权德舆 《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诗:“已取贝多翻半字,还将阳燄諭三身。”
《朱子语类》卷一二五:“佛氏所谓三身:法身者, 释迦 之本性也;报身者, 释迦 之德业也;肉身者, 释迦 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
清•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谓圆心所证;二曰报身,谓万善所感;三曰化身,谓随缘所现。”
国语辞典
三身
佛教用语。大乘佛教谓佛身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三种。法身指一切现象的真实性,也称为「自性身」。报身指佛净土世界中的佛身,也称为「食身」、「受用身」、「应身」。化身为教化利益凡夫众生而现出的形象,如释迦牟尼佛,也称为「变化身」。
引《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依世俗谛随机所现说有三身,法身空理,报身空智,利物所现名变化身。」
网络解释
三身 (佛教术语)
三身,佛学术语,梵语 trikāyāh 的意译,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梵sambhogakāya ),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梵nirmāṇakāya )。
法身:代表着佛法,绝对真理,也指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佛性,法身不现。 报身:经过艰苦修行,证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种客观存在相,行态圆满福态,极为高大,常为诸菩萨说法,报身时隐时现。 化身:是佛的变化身,佛为了教化众生,可现为六道众生,以各种生命形式显现,活佛就是佛以人体的形式显现来教化众生。
也有寺庙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应身)
分字解释
※ "三身"的意思解释、三身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汉语词典查词提供。更新时间:2025-02-14 13:27:05
三身造句
1.沙罗曾说过,忍者学校一到四年级,分别教授忍者基础、飞镖术、体术、三身术,只有将这些东西全部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从忍者学校毕业成为下忍。
2.唐三不禁咳了几下,身体不太舒服,幸好是让唐三测,唐三身体比普通魂师坚劲好几倍,如果换成别人,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
3.他看到的是一个影子,在月光的照映下,黄老三身后确确实实拖着一条影子。
4.初夜得四禅八定,中夜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洞察三世因果。
5.圆澄三身不退菩萨道;下联:照行五蕴皆空正觉果;横批:没有宗派。
6.盛夏里苦学技术,一天换下三身汗衣。
相关词语
- yī shàng qīng shān biàn huà shēn一上青山便化身
- yī jǔ sān fǎn一举三反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一二三四五六七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倡三叹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唱三叹
- yī xī sān qiān一夕三迁
- yī zì sān jiān一字三缣
- yī suì sān qiān一岁三迁
- yī nián sān xiù一年三秀
- yì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yī nǐng shēn一拧身
- yī rì sān,sān rì jiǔ一日三,三日九
- 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yī rì liǎng,liǎng rì sān一日两,两日三
- 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yī bǎn sān yǎn一板三眼
- yī mù sān zhuō fà一沐三捉发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
- yī bō sān zhé一波三折
- yī xiàn sān shòu一献三售
- yī xiàn sān chóu一献三酬
-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yī zǔ sān zōng一祖三宗
-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一而再,再而三
- yī máo sān jǐ一茅三脊
- yī shēn一身
- yī shēn liǎng tóu一身两头
- yī shēn liǎng yì一身两役
- yī shēn wǔ xīn一身五心
- yī shēn shì dǎn一身是胆
- yī wèn yáo tóu sān bù zhī一问摇头三不知
- yī yú sān fǎn一隅三反
- yī yǐn sān bǎi bēi一饮三百杯
- dīng shēn丁身
- dīng shēn qián丁身钱
- qī wǔ sān七五三
- qī shí sān bā shí sì七十三八十四
- qī guì sān gōng七贵三公
- zhàng liù jīn shēn丈六金身
- sān yī三一
- sān yī sān shí yī三一三十一
- sān yī bā cǎn àn三一八惨案
- sān yī lǜ三一律
- sān qī三七
- sān qī fēn三七分
- sān qī fēn kāi三七分开
- sān qī kāi三七开
- sān qī zhāi三七斋
- sān wàn liù qiān chǎng三万六千场
- sān wàn liù qiān rì三万六千日
- sān sān三三
- sān sān liăng liăng三三两两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sān sì sì三三四四
- sān sān jìng三三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