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
词语解释
二府
汉代称丞相与御史。宋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指大肠小肠。明、清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
引证解释
汉 代称丞相与御史。
引《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
《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 敞 行,皆遣主者随之。”
章炳麟 《秦政记》:“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宋 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
引《宋史·职官志二》:“宋•初,循 唐•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宋•王安石 《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
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维扬 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 黄 相者。”明、清 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
引《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 安东 做了两年,又到 四川 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纔陞到这里。”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里的二府就合 茌平 的这位 胡太爷 是儿女亲家。”指大肠小肠。
引宋•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浊,近又大府滑,百药不瘥。取倒黏子嫩叶蒸之,焙燥为末,以酒糊为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国语辞典
二府
宋时因中书省、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权,故称为「二府」。
明、清时俗称各府同知为「二府」。
引《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安东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才升到这里。」
网络解释
二府
1、西汉 丞相与御史府并称“二府”,亦称“两府”
2、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
3、 明清时对府“同知”的别称,即第二知府之意,以同知为知府的佐贰得名。
4、指大肠、小肠。
分字解释
※ "二府"的意思解释、二府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汉语词典查词提供。更新时间:2025-02-06 16:16:20
二府造句
1.这是宁夏西吉县二府营村群众对党群议事会的评价。
2.敕有司移箕山、公路二府于仓内,仍令筑城以备不虞。
3.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使二府将吏子弟数百人就受业,遂立学官,临飨讲肄。
4.二府街旁的中山中学校,中山。
5.宋代二府三司制的中枢机构体制取代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分散和转移了宰相的权力。
6.据此可知,早在甄家还未派人来京嘱托贾家替他们私藏违禁或贵重物品以前,荣宁二府的主子们已经获悉了老世交甄应嘉因挂误革职并罹遭抄家之祸。
相关词语
- yī èr一二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一二三四五六七
- yī èr jiǔ yùn dòng一二九运动
- yī èr èr yī一二二一
- yī pú èr zhǔ一仆二主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 yī zāo qíng èr zāo lì一傮情二傮例
- yī yuán èr cì fāng chéng一元二次方程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为二
- yī huí shēng,èr huí shú一回生,二回熟
-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一客不烦二主
-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一客不犯二主
- yī jiā wú èr一家无二
- yī chà èr wù一差二误
-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净
- yì nián dà,èr nián xiǎo一年大,二年小
- yī fǔ一府
- yī xīn wú èr一心无二
- yī qí èr qiāng一旗二鎗
- yī mó èr yàng一模二样
- yī qīng èr chǔ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bái一清二白
- yī hěn èr hěn一狠二狠
- yì shí èr niǎo一石二鸟
- yī qióng èr bái一穷二白
- yī bān wú èr一般无二
- yī tuī liù èr wǔ一退六二五
- yī léi èr shǎn一雷二闪
- yī gāo èr dī一高二低
- dīng yī măo èr丁一卯二
- dīng yī què èr丁一确二
- qī shí èr七十二
- qī shí èr hòu七十二候
- qī shí èr biàn七十二变
- qī shí èr dì shà七十二地煞
- qī shí èr fén七十二坟
- qī shí èr zǐ七十二子
- qī shí èr dì七十二帝
- qī shí èr gū七十二沽
- qī shí èr yí zhǒng七十二疑冢
- qī shí èr fú dì七十二福地
- qī shí èr xián七十二贤
- qī shí èr zuàn七十二钻
- zhàng èr丈二
- zhàng èr hé shàng丈二和尚
- sān èr三二
- sān dōng èr xià三冬二夏
- sān shí èr tiān三十二天
- sān shí èr xiāng三十二相
- sān zhān cóng èr三占从二
- sān hǎo èr qiè三好二怯
- sān céng dà,èr céng xiǎo三层大,二层小
- sān shān èr shuǐ三山二水
- sān fǔ三府
- sān xīn èr yì三心二意
- sān yuàn chéng fǔ三怨成府
- sān quán èr jiǎo三拳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