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老怜贫的成语故事
拼音xù lǎo lián pín
基本解释周济老人,怜惜穷人。
出处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
暂未找到成语恤老怜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恤老怜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家老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
一贫如洗 |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七老八倒 |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驼背曲时候,富的也死,贫的也死。” |
七老八十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
七老八小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五章:“起开,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搀着架着干什么?” |
三朝元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
三老五更 | 《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
三老四少 | |
不恤人言 | |
不知老之将至 | 《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久惯老诚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2回:“个个人古怪精灵,个个人久惯老诚。” |
乐贫甘贱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其次潇洒荜门,乐贫甘贱,抱经济之器,泛若无;洞古今之学,旷若虚,爵之不从,禄之不受。” |
乐退安贫 | 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
乐道安贫 | 《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
乞哀告怜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
乞怜摇尾 | 明·王錂《春芜记·构衅》:“你无知小辈,胡言乱语,休在人前乞怜摇尾!” |
人老心不老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他这个汉子,人老心不老,有朝一日,会靠不住的。” |
人老珠黄 | 清 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
人贫志短 | |
人贫智短 | 《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道‘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
以老卖老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张:(遇见了爷爷辈的这般以老卖老的同事,只好顺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陈奶奶。” |
体恤入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你怜我爱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彼此问了名姓,真是你怜我爱,十分投机。” |
倚老卖老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 |
儿怜兽扰 | 宋 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 |
兵老将骄 | 元·郑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敌境,兵老将骄,可不战而破。” |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 元·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爹爹,正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2卷:“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百年之事,靠着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