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枕冷衾寒枕冷衾寒的故事

枕冷衾寒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ěn lěng qīn hán

基本解释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暂未找到成语枕冷衾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枕冷衾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寒如此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一暴十寒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一曝十寒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一枕南柯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一枕槐安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一枕邯郸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一枕黄梁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一枕黄粱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不冷不热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不寒而栗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不择生冷沙汀《淘金记》九:“我们这场上的事情,你晓得的,有些人一点不择生冷!一天就想方设法,拖人下水。”
不饥不寒《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乍暖还寒宋·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 ·刘清夫《玉楼春》词:“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人情冷暖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仗马寒蝉《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令人寒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们做了封疆大吏,上头还如此不放心我们,听了叫人寒心!”
令人齿冷明 沈德符《野获编》:“观萼此疏,欲谀悦取宠而迂诞不经,令人齿冷。”
余杯冷炙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受用余杯冷炙,胜如剩粉残膏。”
倒枕捶床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短叹常吁,千声万声,倒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偷寒送暖元 无名氏《神奴儿》:“看起来偷寒送暖,都是你这老弟子。”
傍观冷眼《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
八百孤寒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冰寒于水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清水冷《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