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稳衾温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ěn wěn qīn wēn
基本解释形容生活舒适安逸。
出处宋·楼钥《早起戏作》诗:“枕稳衾温梦不回,闲居不怕漏声催。”
暂未找到成语枕稳衾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枕稳衾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枕南柯 |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
一枕槐安 | 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
一枕邯郸 |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
一枕黄梁 | 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
一枕黄粱 |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
七平八稳 | |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有这个信心。” |
倒枕捶床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短叹常吁,千声万声,倒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
冬温夏凊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
冬温夏清 | 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
十成九稳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 |
十拏九稳 | |
十拿九稳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
十拿十稳 | 清·张南庄《何典》:“活鬼道:‘既是天尊显圣,将来生子是十拿十稳的了。’” |
卧不安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然则带兵呢?成日里卧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将如何?” |
即温听厉 |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同床共枕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附马传》:“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 |
四平八稳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
圆木警枕 |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
大衾长枕 | 《新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 |
孤衾独枕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虽是夜晚间孤衾独枕,不惯寂寞,奈一心丢了众人,只念柳湘莲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 |
安安稳稳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
安枕而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
寝苫枕土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晋书》:“高宗谅暗者,除服而不言,故不云服丧三年,而云谅暗三年,明不复寝苫枕土,以荒大政也。” |
寝苫枕块 | 《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
寝苫枕干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