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敌惠敌怨敌惠敌怨的故事

敌惠敌怨的成语故事


拼音dí huì dí yuàn

基本解释犹言报德报怨。

出处《左传·文公六年》:“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


暂未找到成语敌惠敌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敌惠敌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人敌语出《孟子 梁惠王下》:“夫抚 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一虎难敌众犬
万人之敌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万夫莫敌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3回:“况其子高怀德勇冠三军,万夫莫敌。”
三怨成府
三拳不敌四手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9回:“人家人多势众,有洋枪洋炮,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三拳敌不过四手呀!”
不夷不惠汉 扬雄《法言 渊蹇》:“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欤?’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不费之惠《二刻折案惊奇》卷十:“那时是白得来的东西,左右是不费之惠,料然决不怠慢了我们。”
东征西怨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东怒西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怒西怨。”
东怨西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丝恩发怨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临敌卖阵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因为你两军对垒,临敌卖阵,敕旨教斩了你哩!”
临敌易将《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临锋决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举世无敌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乘敌之隙毛泽东《论持久战》:“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之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二惠竞爽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云愁雨怨宋·孙光宪《何满子》词:“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
亲不敌贵清·孔尚任《桃花扇》第21出:“杨妹丈是咱内亲,为何也不竟进?如今亲不敌贵了。”
人怨天怒《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人怨神怒《晋书 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殒,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
以卵敌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
以寡敌众《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
以德报怨《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怨报德《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以直报怨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