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样画葫芦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ú
基本解释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暂未找到成语依样画葫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依样画葫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依旧式 | 《隋书·高祖纪》:“隋国置丞相以下,一依旧式。” |
一式一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
一模一样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
一模二样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又或有将金银珠宝首饰来解的,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数,便一模二样,暗地里打造来换了。” |
一画开天 | |
一空依傍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十二章:“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
三般两样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天下只是一个道理,更无三般两样。” |
不依不饶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36回:“这里黄三太见周应龙不依不饶,他就开口说:‘周寨主,……’” |
不依本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
东扯葫芦西扯瓢 | 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
两般三样 | |
为蛇画足 |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假若不与他实说,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
乔模乔样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似此乔模乔样,委的我家住不了。” |
乔龙画虎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
书画卯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依旧每日县中书画卯酉,听候差使。” |
京兆画眉 | 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
人模人样 |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怎人模人样,做出这等不君子待何如?” |
人模狗样 |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在棚里坐着呢,人模狗样的,脸上的疤被灯光照得像块玉石。”又《四世同堂》四九:“他也想象到怎样顺手儿教训教训那些人模狗样的科长科员们。” |
代马依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
众望所依 | |
体规画圆 |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 |
依丱附木 | |
依人篱下 |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
依依不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 |
依依惜别 | 宋 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
依依难舍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0回:“说到其间,两下好不依依难舍。” |
依头缕当 |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