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检逾闲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ng jiǎn yú xián
基本解释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
出处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
暂未找到成语荡检逾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荡检逾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可逾越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年》:“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 |
东扬西荡 |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
东游西荡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
东荡西游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
东荡西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 |
东荡西驰 |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弑义帝,降子婴,东荡西驰的时候,早暗地里间道入关,进位称王。” |
东风浩荡 | 唐·李咸用《春日》:“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
东飘西荡 | 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 |
中原板荡 |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
云梦闲情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
仪静体闲 |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环姿艳溢,仪静体闲。” |
倾家荡产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
偷闲躲静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
动荡不安 |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
动荡不定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
十荡十决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
吊儿浪荡 | 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
回肠荡气 |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
坦荡如砥 | 茅盾《白杨礼赞》:“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
多管闲事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
失魂荡魄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
好管闲事 | 茅盾《谈月亮》:“什么都是我好管闲事闹出来的。” |
嫉闲妒能 |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
安闲自在 | 明 李贽《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安闲自得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
巍巍荡荡 | 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 |
帮闲钻懒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