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病入膏肓病入膏肓的意思
bìnggāohuāng

病入膏肓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例子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基础信息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注音ㄅ一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正音“肓”,不能读作“máng”。

感情病入膏肓是贬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辨形“肓”,不能写作“盲”。

辨析病入膏肓和“不可救药”;都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但病入膏肓偏重在“病”;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不可救药”偏重在“救”、“药”;比喻毛病很重;无法挽救;而且适用范围比病入膏肓广。

谜语最重的病

近义词行将就木人命危浅

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英语have no hope of recovery

俄语на краю могилы

日语病(やま)い膏肓(こうこう)に蕑る,病気が不治の状態に蕑ったこと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病入膏肓的意思解释、病入膏肓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提供。更新时间:2025-02-12 07:07:17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一拥而入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一病不起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七病八倒形容体弱多病。
    七病八痛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
    三病四痛谓病痛很多。
    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过家门而不入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上天入地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下乔入幽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山谷。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下乔木入幽谷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不入兽穴,不得兽子不进野兽窝,不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不入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堪入目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不堪入耳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东风入律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丝丝入扣每条丝线都从筘齿中穿过。比喻文章、艺术表演等细密合拍。扣:织绸的筘;丝丝:每一根丝。
    丧心病狂丧:丧失;失去;心:指理智;狂:疯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
    久病成医人病久了;也就像医生一样熟知医理药性。比喻经过多次磨难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乍:刚刚,起初;圩:围子。新到一片芦苇地,不知这里边的深浅。比喻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不熟悉情况,行动要谨慎。
    乘虚以入乘:趁着;虚:空隙,弱点。趁着空隙或无人防范而进入。
    乘虚而入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乘车入鼠穴乘:坐。坐着车子进老鼠洞。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