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遁迹黄冠遁迹黄冠的意思
dùnhuángguàn

遁迹黄冠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出处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基础信息

拼音dùn jì huáng guàn

注音ㄉㄨㄣˋ ㄐ一ˋ ㄏㄨㄤˊ ㄍㄨㄢˋ

繁体遯跡黄冠

感情遁迹黄冠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隐居。

近义词遁迹方外遁迹空门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遁迹黄冠的意思解释、遁迹黄冠是什么意思由圆博士提供。更新时间:2025-02-25 21:39:33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一时之冠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
一枕黄梁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一枕黄粱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七青八黄指钱财。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不留痕迹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东门黄犬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丹黄甲乙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争长黄池长:年高,盟长;黄池:春秋地名,今河南省封丘西南。春秋时,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晋争为盟长。指比较高低,力争占据上风。
五黄六月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人约黄昏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人老珠黄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人迹罕至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以冠补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优孟衣冠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佩紫怀黄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怀黄”指身居高官。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信口雌黄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倒冠落佩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倒冠落珮①指弃官归隐。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②指隐者装束。亦作“倒冠落佩”。
兽迒鸟迹鸟兽之迹。
冠上加冠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礼帽;堂皇:气派非凡。形容看起来庄重体面、光明正大的样子。
冠履倒施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
冠履倒易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