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物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uī chéng ài wù推诚爱物 | 物:他人。拿出诚心去爱护他人。 | 唐·陈子昂《九陇县独孤丞遗爱碑》:“力行务仁,推诚爱物。” |
hù cái jiāo wù怙才骄物 | 犹言恃才傲物。 | 《南史·刘祥传论》:“若夫怙才骄物,公旦其犹病诸,而以刘祥居之,斯亡亦为幸焉。” |
bào tiǎn tiān wù暴殄天物 |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yù wù chí píng遇物持平 | 谓对待人和事持公正态度。 | 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 |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yóu wù yí rén尤物移人 | 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
tuī chéng jiē wù推诚接物 | 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 《晋书·刘元海载记》:“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 |
bù shī jiù wù不失旧物 | 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
wù gè yǒu zhǔ物各有主 | 主;主人。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 宋·苏轼《赤壁赋》:“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
chù wù shāng qíng触物伤情 |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
wù lùn fèi téng物论沸腾 | 沸腾:水涌起的样子。议论纷纷,指舆论强烈。 | 宋·苏舜钦《诣匦疏·景祐五年》:“降麻之后,物论沸腾,故疾缠其身,灾仍于国。” |
wù yǐ lèi jù物以类聚 | 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 | 《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
xiǎn hè rén wù显赫人物 | 名人,有权势的人物。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从此,刘麻子就成了双水村一个显赫人物。” |
jià lián wù měi价廉物美 | 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 《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
gǎn wù shāng huái感物伤怀 | 感:感动;伤怀:伤心。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 | |
wù yǐ xī wéi guì物以希为贵 |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 |
kāi wù chéng wù开物成务 |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 《周易 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
yī qiē wàn wù一切万物 | 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 《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
yǔ wù lián lèi讬物连类 | 见“讬物引类”。 | |
àn shì qiú wù暗室求物 |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 《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 |
yī wù xiáng yī wù一物降一物 |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违了旨意?” |
zūn xián ài wù尊贤爱物 | 尊敬贤才,爱护人民,指尊重知识,爱护人才。 | 《晋书·皇甫谧传》:“蚕而后衣,耕而后食,先人后己,尊贤爱物,南土人士咸崇敬之。” |
wù shāng qí lèi物伤其类 | 伤:悲伤;同情;类:同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shēn wài zhī wù身外之物 | 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 | 唐 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
fāng yǐ lèi jù,wù yǐ qún fēn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biàn wù jū fāng辨物居方 | 居:在,安置;方:方位,地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 《周易 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
jiǔ liú rén wù九流人物 | 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
tuō wù chén yù托物陈喻 | 借事物设喻。 | 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
tǐ wù yuán qíng体物缘情 | 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语本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 语出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
yuán qíng tǐ wù缘情体物 | 缘:因;体:描写。抒发感情,描写事物。 |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
yǔ wù wú jìng与物无竞 | 谓与世人无所争竞。 | 《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
yí wù chén yù讬物陈喻 | 借事物设喻。 | |
chāo sú jué wù逴俗绝物 | 犹言超世绝俗。 | 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
qīng zhān jiù wù青毡旧物 | 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 | 《晋书·王献之传》:“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
qīng shì ào wù轻世傲物 | 藐视世俗,为人傲慢。 | 明 屠隆《彩毫记 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纵酒猖狂。” |
tàn náng qǔ wù探囊取物 |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
yù táng rén wù玉堂人物 | 泛指显贵的文士。 | 金·元好问《息轩秋江捕鱼图》诗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纸尾题诗一慨然。” |
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 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
dài rén jiē wù待人接物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
dào zhí zhī wù盗跖之物 |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
jià lián wù měi物美价廉 |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 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
kuāng qiè zhōng wù筐箧中物 | 比喻平常的事情。 |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此人家筐箧中物耳。” |
wù shì rén fēi物是人非 |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
rén mín ài wù仁民爱物 |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mín qíng wù lǐ民情物理 | 人情事理。 | 清·钱泳《履园丛话·廿一经》:“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了如指掌。” |
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
yǔ wù wú wǔ与物无忤 | 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 《周书·苏亮传》:“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 |
zhì zhī gé wù致知格物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 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jiǎo shí màn wù矫时慢物 | 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 《后汉书·弥衡传》:“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 |
jiàn wù bù jiàn rén见物不见人 | 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
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终非池中物 | 池中物:比喻蛰处一隅、脚无大志的人。比喻总有出头的一天。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chái tiān gǎi wù柴天改物 | 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 《宋书 武帝纪赞》:“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感熙之末。” |
yī wù bù zhī一物不知 |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
huā biān rén wù花边人物 | 指八面玲珑、快嘴利舌、幽默机智、活动于有新闻价值场合的人。 | |
bēi zhōng wù杯中物 |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 晋 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
yǐn wù lián lèi引物连类 |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
wù shèng zé shuāi物盛则衰 | 事物繁盛到极点就会衰败。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
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夹袋中人物 | 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 |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人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 |
fēng chén wài wù风尘外物 | 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
ài rén lì wù爱人利物 |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
tuō wù yù xīng托物寓兴 |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 《宣和画谱·文同》:“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戏。” |
tǎng lái zhī wù傥来之物 | 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 先秦 庄周《庄子 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
tǎng lái zhī wù倘来之物 |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
tóu miàn rén wù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
fēng yún rén wù风云人物 | 风云: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应运而生;言论或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影响的人。也指在一定环境中;大家注目的人。 |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
zhì rén yí wù至人遗物 | 至人: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 | 汉·贾谊《鹏鸟赋》:“至人遗物,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好恶积意。” |
xiāo rán wù wài萧然物外 |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 《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
yìng tiān cóng wù应天从物 | 应:接受。适应天命,顺从人心。 | 《周书·武帝纪》:“朕应天从物,伐罪吊民,一鼓而荡平阳,再举而摧劲敌。” |
wù huá tiān bǎo物华天宝 |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zhì zhōu wàn wù智周万物 |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 《周易 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
wù lì wéi jiān物力维艰 |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chéng jǐ chéng wù成己成物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
wù jìn qí yòng物尽其用 |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
tiě wàn rén wù铁腕人物 | 用意志或性格的力量或军事手段进行领导或控制的人。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6章:“大都觉得工人们被陆明挑逗起来的不满情绪随着铁腕人物甩出的那个清脆见血的耳光,基本上算是烟消云散了。” |
mín bāo wù yǔ民胞物与 |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宋 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chí zhōng zhī wù池中之物 | 池:池塘。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 |
fēng liú rén wù风流人物 |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páng rán dà wù庞然大物 | 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jiā dài rén wù夹袋人物 | 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记备用的人。 | 《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 |
yīng pài rén wù鹰派人物 | 采取好战态度并且拥护直接强硬行动的人。比喻立场强硬,行动直接,且好战、勇猛。 | 陆天明《省委书记》:“贡开宸力排众议,已经任命鹰派人物马扬为大山子的第一把手。” |
ào nì wàn wù傲睨万物 |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 宋 黄庭坚《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第26卷:“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 |
shù jǐ jí wù恕己及物 | 恕:宽恕;物:指人。宽恕自己,推及别人。 | 唐·白居易《策林一·王泽流,人心感》:“夫恕己及物者无他,以心度心,以身观身,推其所为以及天下者也。” |
mín kāng wù fù民康物阜 |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
wén fáng sì wù文房四物 | 见“文房四宝”。 | 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张、李氏之墨,吴、唐、蜀、闽、两越之纸,端溪、歙穴之砚,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所谓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极天下之选。” |
bù guǐ bù wù不轨不物 | 轨:轨道,引申为法规;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
tuī chéng dài wù推诚待物 | 诚:真心;物:他人。以诚心对人。 | 《明史·邹智传》:“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由其进身之初,多出私门,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 |
juàn láo yǎng wù圈牢养物 | 圈牢:养牛马的地方。饲养在圈中的牲畜。比喻任人驱使,毫无自由的人。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
wù fù mín fēng物阜民丰 |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
áo shì qīng wù敖世轻物 |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 《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
wù wù jiāo huàn物物交换 | 进行以货易货交易的行动或实践;以货易货。 | |
mín ān wù fù民安物阜 |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
wù lí xiāng guì物离乡贵 | 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 明 沈璟《埋剑记 柔远》:“自古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语话,信非假,到如今转忆家。” |
wù zhì zé fǎn物至则反 | 同“物极则反”。 | 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 |
jiù wù qīng zhān旧物青毡 | 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比喻珍贵之物。 | 《晋书·王献之传》:“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 |
chù wù xīng huái触物兴怀 |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 |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
wēi xíng sù wù威刑肃物 | 以严刑使人恭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
wù xī wéi guì物稀为贵 | 见“物以稀为贵”。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盖物稀为贵,理应然也。” |
wù huàn xīng yí物换星移 | 物换:景物改变;星移:星晨的位置移动。景物改变;星辰位置移动;指时序变迁。 | 唐 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shí tán wù yì时谈物议 | 时谈:时人的谈论;物议:众人的非议。指众人的议论。 | 唐·刘子玄《论史上帝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时谈物议焉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