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发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ēng fà wèi zào生发未燥 | 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 《宋书 索虏传》:“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 |
huáng fā tái bèi黄发台背 |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 《诗经·鲁颂》:“黄发台背,寿胥与诚。” |
wén shēn duàn fā文身断发 |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
bái fà qīng shān白发青衫 |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宋 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
xīng wàng fā dá兴旺发达 | 兴盛繁荣,发展壮大。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
xìng zhì bó fā兴致勃发 | 兴致:兴趣。形容兴头很足。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梨园子弟同宫女们,歌的歌,舞的舞,饮至半酣,兴致勃发。” |
bái fà zhū yán白发朱颜 | 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 | 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 |
jī pí hè fà鸡皮鹤发 |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 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
xián wú xū fā弦无虚发 | 谓射箭百发百中。 | 《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
fā zhāi jiān yǐn发摘奸隐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
fā rèn zhī shǐ发轫之始 | 发轫:撤荡撑住车轮的木头,启动车辆启程。比喻事情的发端。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以李彦青一生事业而论,此时还不过发轫之始。” |
péng tóu sàn fà蓬头散发 | 形容头发披垂,非常散乱。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0回:“众役将婆子打的蓬头散发,和开路鬼一般。” |
fā xíng xīn shì发硎新试 | 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 《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háo fà bù shuǎng毫发不爽 |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 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
fà yǐn qiān jūn发引千钧 | 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比喻极危急。 |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fèn fā chuō lì奋发踔厉 |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fà duǎn xīn cháng发短心长 | 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
cóng kuān fā luò从宽发落 | 发落:发放;放过。宽大处理;轻予放过。 | 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己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
jiè tí fā huī借题发挥 | 发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 王衡《郁轮袍》第二折:“我随分划几划便罢,这个原是借题发挥。” |
tóu pí fā má头皮发麻 |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
páng méi hè fā庞眉鹤发 | 同“庞眉皓发”。 | 宋·陈合《宝鼎记·寿贾师宪》词:“尽庞眉鹤发,天上千秋难老。” |
máo fā sǒng rán毛发耸然 | 见“毛发悚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
máo fā dǎo shù毛发倒竖 | 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 |
zhuī niú fā zhǒng椎牛发冢 | 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 宋·苏轼《策别》十七:“小者呼鸡逐狗,大者椎牛发冢,无所不至。” |
tóu fà hú zǐ yī bǎ zhuā头发胡子一把抓 | 比喻做事不细致,对于不同的问题不能区别对待而是笼统处理。 | 艾芜《南行记》:“头发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红皂白。”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详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被发详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
pī fà wén shēn被发文身 |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jiǎn fā bèi hè剪发被褐 | 见“剪发披缁”。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
pī fà zuǒ rèn被发左衽 |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pī fà xiǎn zú被发跣足 | 被发:披散头发;跣足:赤脚。披散头发,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瞥见一画衣女子,被发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我命!’” |
pī fà fù yīng被发附膺 | 被:通“披”,散乱;附膺:拍胸。披散头发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愤痛心。 | 唐·杨炎《灵武受命宫颂序》:“臣等若不克所请,与亿兆之众将被发附膺号于天而诉于帝矣!” |
pī fà yīng guàn被发缨冠 | 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洋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洋狂而为奴。” |
pī fā yīng guàn被发撄冠 | 被:通“披”,披散;撄:萦绕。披发散缨。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 | 《暴风雨前》第二部:“大家总必赶快把手上的事丢下,呼朋唤友,一齐跑来,一以表示他们被发撄冠的热忱。”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佯狂 | 被发:披散头发;佯:假装。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为之,不祥莫大焉。’遂被发佯狂而去。” |
pī fà rù shān被发入山 | 被:通“披”;被发:披散头发。指归隐山林。 | 晋·袁晔《献帝春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
pī fà tú xiǎn被发徒跣 | 徒跣:赤脚步行。披散头发,赤脚走路。形容悲痛到极点。 | 《魏书·徒何慕容廆传》:“及葬,熙被发徒跣步从。” |
sàn fà chōu zān散发抽簪 | 簪:绾头发的首饰。抽掉簪子,散开头发。指弃官隐居,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 三国·魏·钟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纵一壑。” |
fā gǔ zhèn lóng发瞽振聋 | 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发 | 同“吐哺握发”。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 |
hán chǐ dài fā含齿戴发 |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 《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
xìn fā xiāo qiáng衅发萧墙 | 衅:缝隙,引申为争端,事端。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引申为内部。比喻事端或灾祸发生在内部。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傅燮传》:“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 |
shēng lèi jù fā声泪俱发 | 俱:都。指边说边哭,形容极其悲恸、哀伤的样子。 | 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 |
biāo fā diàn jǔ飙发电举 | 飙:暴风;举:起飞。形容声势迅猛。 | 《明史 戚继光传》:“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tǔ bǔ zhuō fā吐哺捉发 | 见“吐哺握发”。 | 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
fā fán qǐ lì发凡起例 | 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 晋·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
hòu jī bó fā厚积薄发 |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 |
zhù fā wén shēn祝发文身 |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
zhù fā kōng mén祝发空门 | 谓削发出家为僧尼。 | 清·景星杓《山斋客谭·孙旭》:“耿逆平,旭未授官,忽祝发空门,日修禅诵以老。”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渥发 | ||
fā méng qǐ bì发蒙启蔽 | 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 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
dà fā miù lùn大发谬论 | 指空泛不切合实际的言论。 | |
xióng zī yīng fā雄姿英发 | 姿容威武雄壮。 |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
fā jiān lù fù发奸露覆 |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序》:“窃怪二千年来,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为瞀惑,无一人焉发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 |
fā jiā zhì fù发家致富 | 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这个村子里的‘大能人’,更关心的却是个人的发家致富。” |
máo fà zhī gōng毛发之功 |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 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
huò fā xiāo qiáng祸发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bái fà láng guān白发郎官 | 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 | 东汉·班固《汉武故事》:“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 |
jī bù róng fā机不容发 | 比喻时机紧迫。 | 清·魏源《默觚·治篇》:“事变之来,机不容发,事后追悟,与不悟同。” |
fā fèn zhǎn bù发愤展布 | 发愤:下决心,立志;展:伸展;布:展开;展布:施展才能、抱负。发奋振作,施展才能。 | 康有为《大同书》戍部第一章:“则一现女身,纵天地予以奇才,无复有发愤展布之日,仅为一家一姓育子女。” |
huá fà cāng yán华发苍颜 | 颜:容颜。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 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
zhū yán lǜ fā朱颜绿发 | 指青春年少。 | 宋·沈遘《送句谌通判颖川》诗:“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朱颜绿发,皓齿明眸。” |
fā méng zhèn luò发蒙振落 |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
jiàn liǎn guì fā贱敛贵发 | 见“贱敛贵出”。 | 《新唐书·郑珣瑜传》:“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
tǔ bǔ wò fà吐哺握发 | 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yī fā pò dì一发破的 |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
bù chā háo fà不差毫发 |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
bù dú bù fā不毒不发 | 不受凌辱就不能发奋图强。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 |
bù shuǎng háo fā不爽毫发 | 没有一点差错。 | 《明史 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
bù jué rú fà不绝如发 |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 | 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
sī ēn fà yuàn丝恩发怨 |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
jǔ lì fā fán举例发凡 |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
yún yǒng biāo fā云涌飙发 | 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清·吴敏树《〈欧阳功甫遗集〉序》:“伯鲁之文,云涌飙发而骤进于古,若春木之落其华而将实矣。” |
yún chéng fā rèn云程发轫 | 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 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
máo fà jìn shù毛发尽竖 | 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1回:“黑蛮龙听了,不觉腮边火冒,毛发尽竖。” |
hóng dé fā zǐ红得发紫 |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 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 |
bái fà hóng yán白发红颜 | 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 《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chōng guàn fā nù冲冠发怒 | 见“冲冠怒发”。 | 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
mén xì fā xià扪隙发罅 | 扪:摸;罅:裂缝。寻找缝隙。指寻找可乘之机。 | 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人爵,人之求者,犹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虽所学固不中节,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 |
kuàng ruò fā méng旷若发矇 | 旷:开朗;矇: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朗。比喻人头脑开窍,明达起来。 | 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矇。” |
yī chù jí fā一触即发 |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
dàn wú xū fā弹无虚发 | 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
fā shàng chōng guàn发上冲冠 | 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shēn tǐ fà fū身体发肤 | 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 《孝经 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yì lùn yīng fā议论英发 | 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 《续传灯录 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沓,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
fā fèn wéi xióng发奋为雄 | 发奋:振作兴起。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
sī xī fà jiě丝析发解 | 丝、发:指极其细微;解:分剖。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 | 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参以伊洛大儒传注之说,丝析发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 |
fā zōng zhǐ shì发踪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杀。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fā yáng guāng dà发扬光大 |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 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
róng guāng huàn fā容光焕发 |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身体健康。面容有神采。形容精神饱满。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páng méi hào fà庞眉皓发 | 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 唐 王维《贺乐器表》:“圣祀逾崇,遍礼群仙,思祐九服,故得庞眉皓发。” |
pī fà yáng kuáng被发阳狂 |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隋书·杨伯丑传》:“于是被发阳狂,游行市里,形体垢秽,未尝栉沐。” |
fā yán yíng tíng发言盈庭 |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 《诗经 小雅 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
tóu nǎo fā zhàng头脑发胀 | 自负;自大。 | |
qǐ gēn fā yóu起根发由 | 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 |
dōng chuāng shì fā东窗事发 | 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
yì lùn fēng fā议论风发 | 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 元戴良《申屠先生墓志铭》序:“平居议论风发,品藻古今人物,亹亹不能休,座客闻之,率为之夺气。” |
fā róng zī zhǎng发荣滋长 | 荣:草类开花或谷类结穗;滋长:生长。指草木繁茂生长。比喻茁壮成长。 |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四者之入于心,如木之于地,根深柢固,故能发荣滋长,畅茂荣达而生色也。” |
kě fā yī jué可发一噱 | 真引人发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