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在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ān xīng zài tiān三星在天 | 指新婚。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sān xīng zài hù三星在户 | 表示新婚之喜。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
lè zài qí zhōng乐在其中 |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shì zài rén wéi事在人为 |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
shì zài bì xíng事在必行 | 事情非做不可。 | 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着地 |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买卖不成仁义在 | 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
xū míng zài wài虚名在外 | 虚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名声。在外界有一个虚而不实的名声。 | |
zài jiā chū jiā在家出家 | 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 《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
zài gǔ mǎn gǔ在谷满谷 | 《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以“在谷满谷”形容人物众多。 | 《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
lì lì zài ěr历历在耳 |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 宋 陈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暂违,今焉永诀,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jì zài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 既:已经,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xián zhě zài wèi,néng zhě zài zhí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 《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
bǒ zhī yáng zhī,kāng bǐ zài qián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jìn zài zhǐ chǐ近在咫尺 |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
jìn qí zài wǒ尽其在我 | 尽:全部。竭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情。 | 清·王韬《书重刻<弢园尺牍>后》:“夫今时之所急,亦惟辑强邻、御外侮而已,二者要惟先尽其在我耳。” |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 |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 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bù zài qí wèi,bù móu qí zhèng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丑话说在前头 | 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
niàn zī zài zī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尚书 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
pò zài méi jié迫在眉睫 |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rú gěng zài hóu如鲠在喉 |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 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
zài jié nán táo在劫难逃 | 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 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
fēng sī zài xià风斯在下 | 斯:语助词。是因为大风在它下面。指大鹏鸟凭借风力而高飞。比喻超越前贤。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
tài ē zài wò太阿在握 | 太阿:泰阿,宝剑名;握:执持。比喻掌握权柄。 |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
rú máng zài bèi如芒在背 | 形容极度不安。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máng cì zài gōng芒刺在躬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 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本樵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芒刺在躬。” |
máng cì zài bèi芒刺在背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gěng gěng zài xīn耿耿在心 | 耿耿:形容有心事。指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当初我在苗家寨曾遇夜行之人,至今耿耿在心。” |
huà bù zài háng话不在行 | 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 |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mǎn bù zài hū满不在乎 |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
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chē zài mǎ qián车在马前 |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 《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
yì zài bǐ qián意在笔前 | 亦作“意在笔先”。①谓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 |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
shì zài xiāo qiáng事在萧墙 | 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bīng yǐ zài jǐng兵已在颈 | 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
méng zài gǔ lǐ蒙在鼓里 |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
zài tā yán xià zǒu,zěn gǎn bù dī tóu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
qíng zài jùn bēn情在骏奔 | 一心急着去奔丧。 | |
jiǎn zài dì xīn简在帝心 |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 《论语 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箭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bù zài huà xià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
zài suǒ bù xī在所不惜 | 惜:吝惜。决不吝惜。 | 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zài cǐ cún zhào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
rú jiàn zài xián如箭在弦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醉翁之意不在酒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zhì zài sì hǎi志在四海 | 犹志在四方。 | 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
yì zài yán wài意在言外 | 其意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 | 宋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
zhì zài qiān lǐ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zài cǐ yī jǔ在此一举 |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 《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
cháng zài wéi zhōng尝在围中 | 曾在被包围之中。 | |
huái hèn zài xīn怀恨在心 |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shì zài bì xíng势在必行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
xīn bù zài yān心不在焉 |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fù zài zhī zú富在知足 | 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 汉 刘向《说苑 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 |
fēi lóng zài tiān飞龙在天 |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yǒu yán zài xiān有言在先 | 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hǔ shòu xióng xīn zài虎瘦雄心在 | 比喻人穷志不穷。 | 元·万松老人《从容录》:“万松道:‘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
yáo yáo zài wàng遥遥在望 | 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
yōu yóu zì zài悠游自在 | 见“悠游自得”。 | 鲁迅《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 |
zhù gěng zài qián,zhù yē zài hòu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 祝:祝祷;哽、噎:食物塞住喉咙。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三老、五更进餐时,派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然而养三老于太学,亲执酱而傀,执爵而酳,祝噎在前,祝鲠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
bìng zài gāo huāng病在膏肓 | 见“病入膏肓”。 | 宋·朱熹《与台端书》:“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 |
shǐ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 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 晋·王沈《魏书》:“琳谢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 |
zài chén zhī è在陈之厄 |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mèn zài gǔ lǐ闷在鼓里 |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
tōng guān zào bào痌瘝在抱 | 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怀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 《尚书·康诰》:“恫瘝乃身。” |
yǒu yuē zài xiān有约在先 |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
gǔ gěng zài hóu骨鲠在喉 |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 清 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
cháng yīng zài shǒu长缨在手 | 缨:绳子。手里拿着长绳准备去俘获敌人。 |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 |
xiāo yáo zì zài消遥自在 | 指逍遥自得。 | 明谢谠《四喜记 亲忆琼英》:“你看那人踏雪寻梅,那人寒江独钓,何等消遥自在。” |
pò zài méi jiān迫在眉尖 | 迫:紧迫;眉:眉毛。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8章:“因为他看见他的危险处境迫在眉尖。” |
zài tiān zhī líng在天之灵 | 已经升天的灵魂。指已经去世的人的精神。 |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八卷:“陛下虽欲用之,如其在天之灵何?” |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成败在此一举 |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 《晋书 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
gěng gěng zài huái耿耿在怀 | 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 | 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
yuǎn zài qiān lǐ,jìn zài mù qián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
tōng guān zài bào恫瘝在抱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尚书·康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
wáng zài dàn xī亡在旦夕 | 旦:早晨;夕:晚上。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
zhì zhū zài wò智珠在握 | 智珠:佛教指本性的智慧。比喻人有很高的智慧。 | 清·袁枚《与刘介石太守》:“阁下智珠在握,或小试其使贪使诈之才,而仍有毅然不惑之见,恐非香亭之所能知也。” |
sì jiàn zài xián似箭在弦 |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 茅盾《子夜》八:“一句问话,似箭在弦,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 |
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 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 《新五代史·李菘传》:“为浮屠者,必合其尖。” |
bái shān zài niè,yǔ zhī jù hēi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
shēn zài lín quán,xīn huái wèi què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 |
xīn zài wèi què心在魏阙 |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谓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 |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