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恶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ù ěr è wén杜耳恶闻 | 塞住耳朵不愿听。 |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
wù shī jū xià恶湿居下 |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 《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
jìn shàn chéng è进善惩恶 | 见“进善惩奸”。 |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
dǎng è péng jiān党恶朋奸 | 党:袒护;朋:朋比。袒护恶人,勾结坏人。形容与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其有党恶朋奸,甘为逆羽,杀无赦!” |
dà jiān jí è大奸极恶 | 指极为奸诈且作恶多端的坏人。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 |
qióng shān è shuǐ穷山恶水 |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è yī è shí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 羞:羞愧;恶:耻。羞耻的心情,人人都会有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huò yīn è jī祸因恶积 | 积:积聚。灾祸产生是因为坏事做多了。 | 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 |
è yī fēi shí恶衣菲食 |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
zhí shàn qīng è植善倾恶 | 谓培植善者,倾覆恶类。 | |
xián hǎo dào è嫌好道恶 | 见“嫌好道歉”。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小弟生性喜欢养几匹马,他就嫌好道恶的,说着蹋了他的院子。” |
è jì zhāo zhù恶迹昭著 | 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
è guàn jiǔ yíng恶贯久盈 | 贯:钱串;盈:充满。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 唐 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
yīng huà wéi jiū,zhòng niǎo yóu wù qí yǎn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
wù zuì qiǎng jiǔ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shǎng shàn fá è赏善罚恶 | 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 |
wù zǐ duó zhū恶紫夺朱 | 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è jī huò yíng恶积祸盈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hào wù guāi fāng好恶乖方 | 好恶:喜好和讨厌。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 明·归有光《与曹按察》:“鄙人向年为吏吴兴,虽跼蹐百里,而志在生民,与俗人好恶乖方。” |
rěn è yíng guàn稔恶盈贯 | 指所积罪恶之多,达于极点。 | 章炳麟《讨满洲檄》:“我中华亦有流寇之难,讨伐不时,将帅亟易,遂得使虏穷凶极恶,肆其驰突,外劫朝鲜,内围京邑,稔恶盈贯,亦陨其命。” |
è yī cū shí恶衣粗食 |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
hào wù shū fāng好恶殊方 | 好恶:喜好和讨厌;殊方:不同的趋向。指人的旨趣不同,爱憎有异 | 东汉·班固《汉书·异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
jí è ruò chóu嫉恶若仇 | 见“嫉恶如仇”。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
è yǒu è bào恶有恶报 |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
yán chī hǎo è妍蚩好恶 | 妍:美丽。蚩:通“媸”,丑陋,丑恶。美丽、丑陋、好与坏。原指写作的得失。 | 晋·陆机《文赋序》:“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
cháng è bù quān长恶不悛 | 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左传 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
è jì zhāo zhe恶迹昭着 | 昭著:显着,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
wù wù cóng duǎn恶恶从短 | 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不十分苛责。 |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
è jí yíng zhǐ恶籍盈指 | 犹恶贯满盈。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何垠注:“恶籍盈指,犹言恶事纪载已满,不胜指也。” |
jí è hào shàn嫉恶好善 | 嫉:憎恨;好:喜欢。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 | 《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
hù è bù gǎi怙恶不改 | 怙:坚持。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 |
ài shēng wù sǐ爱生恶死 | 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
yuán è dà jiān元恶大奸 | 见“元恶大憝” | 《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
shēn wù tòng jí深恶痛疾 |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è yǔ zhòng shāng恶语中伤 | 中伤:攻击和谄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chéng è quàn shàn惩恶劝善 |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
bāo shàn biǎn è褒善贬恶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
cǎi shàn biǎn è采善贬恶 | 采:选择;贬;贬斥。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
qī shàn pà è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
è wù yáng shàn遏恶扬善 |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zuò hǎo zuò è做好做恶 | 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 | 《水浒传》第六二回:“两个公人,一路上做好做恶,管押了行。” |
quàn shàn chù è劝善黜恶 | 见“劝善惩恶”。 | 《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
zuì è zhāo zhe罪恶昭着 |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 |
xīn shēng wù sǐ欣生恶死 | 欣:喜悦;恶:憎恨,讨厌。贪生怕死。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8卷:“元始天尊告诸四众:一切众生,贪着有功,欣生恶死。” |
kǔ zhēng è zhàn苦征恶战 | 艰苦的征战。 | 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某姓秦名琼自叔宝,立唐以来,苦征恶战,累建功勋。” |
cū yī è shí粗衣恶食 |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
bì tí è sù敝绨恶粟 | 指衣食粗劣。 | 宋 王安石《祭范颖州文》:“翼翼公子,敝绨恶粟。” |
huò yíng è rěn祸盈恶稔 | 犹言罪恶累累。稔,喻积久。 | 《周书·武帝纪》:“既祸盈恶稔,众叛亲离,不有一戎,何以大定。” |
gǒu è jiǔ suān狗恶酒酸 | 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 汉 韩婴《韩诗外传》:“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
è zuò jù恶作剧 |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恶龙不斗地头蛇 |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
chǎn è chú jiān剗恶锄奸 | 剗:通“铲”。铲除凶恶奸邪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剗恶锄奸。” |
pín zuǐ è shé贫嘴恶舌 | 同“贫嘴贱舌”。 |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
tòng shēn wù jué痛深恶绝 | 极端痛恨、厌恶。 |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冠家为敌,帮着钱默吟和金三爷到冠家叫闹,打架。” |
bì měi yáng è蔽美扬恶 | 蔽:遮蔽。指掩盖压抑好的,宣扬传播坏的。 | 春秋·齐·管仲《管子·立政九败解》:“人君唯贯,听群徒比周,则群臣朋党,蔽美扬恶,然则国之情伪,不见于上。” |
zuì è guàn yíng罪恶贯盈 | 犹言恶贯满盈。 | 语出《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宋 孔平仲《续世说 黜免》:“李义府作相。罪恶贯盈。” |
zì xiōng rěn è恣凶稔恶 | 犹穷凶极恶。 | 明·唐顺之《常州新建侯祠记》:“倭夷恣凶稔恶以毒螫志我吴民,是乱贼之尤未有甚焉者也。” |
dǎng è yòu jiān党恶佑奸 | 偏护奸恶。 | 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
dú lóng è wù毒泷恶雾 | 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 郑泽《登楼叹》诗:“毒泷恶雾纷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
guāng è bù shàn光恶不善 | 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 |
è yī bó shí恶衣薄食 | 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文中子 事君》:“恶衣薄食,少思寡欲。” |
féng jūn zhī è逢君之恶 | 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 《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é chā bái lài恶叉白赖 | 耍无赖,无理取闹。 | 元·马致远《青衫泪》:“更待要秦楼夜金钗客,索甚么恶叉白赖,闹了洛阳街。” |
è yī shū shí恶衣蔬食 | 同“恶衣菲食”。 | 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 |
huò rěn è yíng祸稔恶盈 | 稔:成熟;盈:满。指罪恶累累。 | 宋·王懋《野客丛书·宣帝待霍氏》:“今霍氏祸稔恶盈,帝岂不能治之哉?” |
è hǔ bù shí zǐ恶虎不食子 |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
gāng cháng jí è刚肠嫉恶 |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
guǐ pà è rén鬼怕恶人 |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
xìn rěn è yíng衅稔恶盈 | 犹言罪大恶极。 | |
è rěn huò yíng恶稔祸盈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周书 武帝纪》:“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
è rén zì yǒu è rén mó恶人自有恶人磨 | 磨:折磨。指狠毒的人自然会有更狠毒的人来折磨他。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
wéi è bù quān为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è guàn yǐ yíng恶贯已盈 | 同“恶贯满盈”。 | 《金石萃编·唐玄宗〈批答裴耀卿等奏〉》:“小蕃背诞,恶贯已盈。” |
cóng è rú bēng从恶如崩 | 指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 《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è shēng è qì恶声恶气 |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小不顺眼,还要发脾气,恶声恶气地骂人,也骂鸡和猪和牛。” |
gǎi è xiàng shàn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
yǐ è bào è以恶报恶 |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
cóng è ruò bēng从恶若崩 | 见“从恶如崩”。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shēn wù tòng hèn深恶痛恨 | 深:很,十分;恶:厌恶。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巴金《谈<春>》:“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那么我绝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
kǔ kǒu è shí苦口恶石 | 石:古代石针。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规劝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
jí è rú chóu疾恶如雠 |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明史 周顺昌传》:“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雠。” |
è shì chuán qiān lǐ恶事传千里 | 恶事:坏事,丑事。形容败坏名誉的事很容易传开来。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è guàn huò yíng恶贯祸盈 | 贯:钱串;祸:为害。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 唐 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
jī è yú yāng积恶余殃 | 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 《易经 坤卦 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
è guàn mǎn yíng恶贯满盈 | 恶:罪恶;贯:穿钱的绳子;每一千枚为一贯;盈:满。罪恶多得像穿钱一样;已经穿满了一贯还没完。形容罪大恶极已经到该受惩罚的时候了。 | 《尚书 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
wéi fēi zuò è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è yì zhòng shāng恶意中伤 | 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
yuán è wèi xiāo元恶未枭 | 元恶:首恶;枭:悬头示众。指首恶没有受到惩治。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 |
kǔ zhēng è zhàn苦争恶战 | 艰苦的征战。 | 明·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一折:“我也曾苦争恶战数千番,但行处忘生舍死何曾慢。” |
qióng jí xiōng è穷极凶恶 | 穷:极。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 章炳麟《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虽守府之身,未能穷极凶恶,而一言坏法,实能驯至乱流。” |
fěi yī è shí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
kuáng fēng è làng狂风恶浪 | 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也比喻敌人险恶的破坏活动。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qì è cóng shàn弃恶从善 |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韩劲合作,使吴迪弃恶从善。” |
hǎo è bù tóng好恶不同 |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
zhàng xiāng è tǔ瘴乡恶土 | 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有知己者荐为端州巡官,念瘴乡恶土,实不愿行。” |
zuì è zhāo zhāng罪恶昭彰 | 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 |
jí è qióng xiōng极恶穷凶 | 指极端凶恶。 | 《陈书 废帝纪》:“逆贼华皎,极恶穷凶,遂树立萧岿,谋危社稷。” |
wú è bù zào无恶不造 | 见“无恶不作”。 | 《百喻经·诈言马死喻》:“然杀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如彼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