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佩韦佩弦佩韦佩弦的故事

佩韦佩弦的成语故事


拼音pèi wéi pèi xián

基本解释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出处《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暂未找到成语佩韦佩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佩韦佩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绝韦编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丝竹管弦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令人钦佩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我们党和人民战胜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文艺工作者做出了令人钦佩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似箭在弦茅盾《子夜》八:“一句问话,似箭在弦,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
佩弦自急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佩紫怀黄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於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佩韦自缓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倒冠落佩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冠鸡佩猳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猳豚。”
动人心弦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品竹调弦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一行行品竹调弦。”
如箭在弦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家弦户诵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郭生》:“时叶、缪诸公稿,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布衣韦带东汉 班固《汉书 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
带牛佩犊《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带金佩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
幺弦孤韵唐·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如幺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
应弦而倒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弄管调弦
弓上弦,刀出鞘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弦外之响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弦外之意《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弦外之音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弦外有音南朝 宋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耶!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不知所从而来。”
弦外遗音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声矣。”
弦无虚发《陈书·萧摩诃传》:“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
弦歌不绝老舍《赵子曰》:“在举国闹学潮的期间,只有神易大学的师生依然弦歌不绝的修业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