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纶巾羽扇纶巾羽扇的故事

纶巾羽扇的成语故事


拼音guān jīn yǔ shàn

基本解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出处唐 吕岩《雨中花》词:“岳阳楼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


暂未找到成语纶巾羽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纶巾羽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世掌丝纶《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传风扇火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佛旨纶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便是佛旨纶音,要把她送到龙宫去,作个龙女,也许是万两黄金,买不动她那不字儿。”
侍执巾栉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侍执巾节
冬扇夏炉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吉光凤羽明·王世贞《题三吴楷法十册》:“吾所缀集,皆待诏中年以后书,真吉光凤羽,缉而成裘,后人其宝守之。”
吉光片羽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2回:“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吉光片羽,皆金玉珠贝。”
垂头铩羽《冷眼观》第五回:“正值宪太太发放那起不中用的家人出来,犹如斗败公鸡,一个个垂头铩羽,打从签押房门外经过。”
夏炉冬扇汉 王充《论衡 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大展经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威凤一羽《梁书·刘遵传》:“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民结去思,野多驯雉,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
威凤片羽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诗话·费鹿峰诗笺》:“泛然酬应之作,犹是七子遗响,集未必存,威凤片羽,亦不可轻弃也。”
射石饮羽《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巾国英雄范克明《张学良传·郭松龄》:“原来,是由于有超人胆识,被誉为‘巾国英雄’的韩淑秀‘不顾风险,冒死拦截刑车,陈述郭松龄是他的未婚夫,归奉完婚,根本没有参加革命党的事,因此郭才未遭杀害’并应聘当了张作霖的教训队的教官。”
巾帼丈夫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你要算个智、仁、勇三者兼备的巾帼丈夫。”
巾帼奇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据这景象,岂但是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
巾帼英雄《晋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
巾帼豪杰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原来这就是十三妹姑娘。我尹其明今日无意中见着这位脂粉英雄,巾帼豪杰,真是人生快事!”
巾帼须眉清 曾朴《孽海花》第14回:“容貌虽说不得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须眉之号。”
引商刻羽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弯弓饮羽《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徵羽之操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
德輶如羽晋·张华《励志诗》:“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
扇席温枕《南史·刘苞传》:“奉君母朱夫人及所生陈氏并扇席温枕,叔父绘常叹伏之。”
扇惑人心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3卷:“又有燃指焚香,刺肤割股,惊骇人目,扇惑人心,不惟饕餮于民,抑且有伤风化。”
扇枕温席汉 刘珍《东观汉记 黄香传》:“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扇枕温衾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扇枕温衾,番做个倚门倚闾;不孝儿,逆天罪,难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