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海中捞月海中捞月的故事

海中捞月的成语故事


拼音hǎi zhōng lāo yuè

基本解释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临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无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暂未找到成语海中捞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海中捞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日三月《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言中的《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一语中人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一语中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七捞八攘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不幸而言中《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不日不月《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郑玄注:“行役反无日月。”
与日月争光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与日月齐光战国·楚·屈原《楚辞·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东捞西摸宋·朱德《答廖子晦》:“盖性命之理虽微,然就博文约礼实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须向无形象处东捞西摸,如捕风系影。”
东洋大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东海扬尘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东海捞针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东海鲸波高珪《岳坟感赋》诗:“东海鲸波谁可靖,只今惜少岳家军。”
个中之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据下官看起来,不是个中之人。”
个中人宋·苏轼《李颀画山见寄》:“平生自是个中人,欲问渔舟便写真。”
个中妙趣宋·陆游《剑南诗稿·十一·对酒二首》:“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醮未醉时。”
个中滋味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中书君宋·苏轼《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中冓之言《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中原板荡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中原逐鹿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中外古今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中外合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中外驰名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中天婺焕明·丘濬《故事成语考·老寿幼延》:“贺女寿曰:‘中天婺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