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外宽内深外宽内深的故事

外宽内深的成语故事


拼音wài kuān nèi shēn

基本解释谓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暂未找到成语外宽内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外宽内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往情深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一往而深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万丈深渊高玉宝《高玉宝》第13章:“玉宝身子一闪,只觉得两脚悬空,‘咚’一家伙,掉进了万丈深渊。”
不知深浅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不足为外人道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丑事外扬
世外桃源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中外古今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中外合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中外驰名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临深履冰晋·葛洪《抱朴子·君道》:“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
临深履尾晋·鲍敬言《元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临深履薄《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义重恩深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假若不与他实说,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九霄云外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事出意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
事宽则圆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事宽即圆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五内俱崩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五内如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交浅言深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