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末学肤受末学肤受的故事

末学肤受的成语故事


拼音mò xué fū shòu

基本解释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出处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暂未找到成语末学肤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末学肤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家之学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上当受骗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上当学乖《泾谚汇录》:“上当学乖,言吃亏处,即是长见识处也。”
下学上达《论语 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不媿下学《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不学无术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不学无识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不学面墙《尚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不愧下学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与受同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临危受命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池学书《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予末小子《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五积六受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代人受过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以学愈愚
伏法受诛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传道受业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体无完肤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 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信受奉行《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修学务早晋·葛洪《抱朴子·勉学》:“盖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易失,故修学务早。”
俯首受命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2回:“欲使悍将骄兵,俯首受命,宁非痴人说梦乎?”
全受全归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八砖学士唐·李肇《翰林志》:“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李程官翰林学士,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八面受敌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
冬烘学究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冰肌雪肤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冰肌雪肤,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
凶喘肤汗《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