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勤献趣的成语故事
拼音dǎ qín xiàn qù
基本解释献:进献。献殷勤。形容阿谀奉承。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是吴国伯噽托生的,惯会打勤献趣。”
暂未找到成语打勤献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打勤献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棍子打死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
一棍打一船 |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的话虽是不错,但俗语说的,树大有枯枝,一国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坏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
一献三售 | 唐·刘禹锡《问大钧赋》:“楚臣《天问》不酬,今臣过幸,一献三售。” |
一献三酬 | 《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 |
一竹竿打到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
一网打尽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
上下打量 | |
上勤下顺 | 唐·韩愈《郓州豀堂诗》:“惟所令之不亦顺乎,上勤下顺遂济登兹。” |
不勤而获 | 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三》:“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
不打不成器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骂都可以,就是不要将就他。不打不成器……” |
不打不成相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
不打不相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
不打自招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业精于勤 |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个中妙趣 | 宋·陆游《剑南诗稿·十一·对酒二首》:“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醮未醉时。” |
乔妆打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串店的妓女,乔妆打扮的来给强盗作眼线儿看道儿,不可不防。” |
乔装打扮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自己却乔装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带了两个家丁,沿路私访而来。” |
乘机打劫 | 清·张少南《临安旬制记》引明·王思任《诛马士英疏》:“以至文选职方,乘机打劫。” |
乘热打铁 | 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乘热打铁,把话都说净。” |
以勤补拙 | 隋·李德林《〈霸朝集〉序》:“心无别虑,笔不暂停。或毕景忘餐,或连宵不寐。以勤补拙,不遑自处。” |
仰屋之勤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后之君子,傥能芟削繁芜,增广阙略,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车之祸。” |
倒打一瓦 | 老舍《骆驼祥子》七:“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
倒打一耙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
倚门献笑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美娘道:‘奴是好人家儿女,误落风尘,倘得姨娘主张从良,胜造九级浮图。若要我倚门献笑,送旧迎新,宁甘一死,决不情愿。’” |
借花献佛 |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
克俭克勤 | 《尚书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