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舌端月旦舌端月旦的故事

舌端月旦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é duān yuè dàn

基本解释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出处宋·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


暂未找到成语舌端月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舌端月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口三舌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一日三月《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旦一夕《史记·太史公自序》:“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一碗水端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一窝端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这就对了,就得这样,谁问咱都告不知道,要没这种精神,咱早就让人一窝端了。”
一簧两舌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一锅端李晓明《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
七嘴八舌《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七舌八嘴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万绪千端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三寸不烂之舌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三寸之舌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不可端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不日不月《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郑玄注:“行役反无日月。”
不知端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与日月争光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与日月齐光战国·楚·屈原《楚辞·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两面二舌宋 司马光《涑水家仪》:“凡女仆两面二舌、虚饰迭谗者逐之。”
丰干饶舌《宋高僧传》第19卷:“二僧笑道:‘丰干饶舌。’”
临风对月元·丘处机《沁园春·示众》词:“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乖唇蜜舌《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素姐那乖唇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把他可恶,且都说起他的好处。”
乖嘴蜜舌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九天揽月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乾端坤倪
争光日月
二分明月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云堦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