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律蹈礼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àn lǜ dǎo lǐ
基本解释指遵循礼法。
出处《北齐书 文宣帝纪》:“以王践律蹈礼,轨物苍生。”
暂未找到成语践律蹈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践律蹈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律千篇 | 明·费经虞《雅论》:“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才诣,全在阿堵中。” |
三茶六礼 |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
东风入律 | |
严于律己 |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
严于律已 |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清·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严以律己,宽以字人。”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
乘虚蹈隙 | 《老残游记》第十回:“黄龙举起磬击子来,在磬上铿铿锵锵的乱击,协律谐声,乘虚蹈隙。” |
五音六律 | 《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
以己律人 |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
以礼相待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
俭不中礼 | 《诗经 唐风 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
倨傲无礼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且说唐玄宗因内监冯神威奏言安禄山不迎接诏书,倨傲无礼,心中甚怒。” |
傲慢少礼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 |
傲慢无礼 |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
先礼后兵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
克己复礼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
再蹈覆辙 | 郭沫若《抱箭集·第二辑·曼陀罗华》:“这也是一种经验呢,我们都是年青人,将来还有生育的机会,我们可以不再蹈覆辙了。” |
出出律律 | |
分庭伉礼 |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分庭抗礼 |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千古一律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记·敬王》:“杀子产,谤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
千年一律 | 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 |
千篇一律 |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
卑礼厚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
卑辞厚礼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
博文约礼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