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赃贿狼籍赃贿狼籍的故事

赃贿狼籍的成语故事


拼音zāng huì láng jí

基本解释见“赃贿狼藉”。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暂未找到成语赃贿狼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赃贿狼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中山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人言籍籍《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
传柄移籍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君臣辐凑之变,因传柄移籍,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
使羊将狼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别籍异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法律禁止兄弟在父母生存时别籍异居……朝廷宁愿放免丁役,不许无故析户分居。”
别籍异财《唐律 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前怕狼,后怕虎明 冯惟敏《清江引 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明 李贽《史纲评要 周纪 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博通经籍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卧狼当道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国忧》:“那任他卧狼当道,暴虎逼人,扫尽江河影。”
名声籍甚《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坐地分赃《品花宝鉴》第23回:“他便坐地分赃,是要陋规的。”
声名狼籍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成不平,声名狼籍。”
声名狼藉西汉 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如狼似虎《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如狼如虎《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如狼牧羊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官虎吏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尺籍伍符《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并赃拿贼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今日个并赃拿贼更推谁,你地硬抵着头皮儿对。”
引狼入室元 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引狼拒虎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引狼自卫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引虎拒狼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恶籍盈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何垠注:“恶籍盈指,犹言恶事纪载已满,不胜指也。”
拒狼进虎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拒虎进狼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