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遐州僻壤遐州僻壤的故事

遐州僻壤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á zhōu pì rǎng

基本解释指边远偏僻的地方。

出处明·宋濂《送王明府之官序》:“我国家重于民社之寄,虽遐州僻壤,必慎选守令以抚摩其人民,苏息其凋瘵。”


暂未找到成语遐州僻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遐州僻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斛凉州
乖僻邪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
九州四海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偏乡僻壤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僻字涩句清·昭梿《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
冰解壤分章炳麟《正名杂义》:“高邮王氏,以其绝学释姬汉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冲州撞府明 施耐庵《水浒传》二十七回:“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赔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 又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
冲州过府《天花雨》第二回:“夫妻一世,冲州过府,在江湖上赶营生。”
击壤而歌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
击壤鼓腹《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千金之堤,溃于蚁壤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炀帝》:“乃举国家之事,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岂非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哉?”
南州冠冕《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叩石垦壤《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千,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名闻遐迩《魏书 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四海九州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强人所难。”
土壤细流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天壤之判老舍《老张的哲学》:“老张享受的是精神,真是天壤之判了。”
天壤之别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天壤之觉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天壤之隔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刻碑》:“全与《砖塔铭》相似,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而刻手恶劣,较《砖塔铭》竟有天壤之隔。”
天壤悬隔《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天壤王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夸州兼郡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室迩人遐汉·徐淑《答夫秦嘉书》:“谁谓宋远,正予望之,室迩人遐,我劳如何。”
州如斗大《南史·恩幸传·吕文显》:“宗悫为豫州,吴喜公为典签。悫刑政所施,喜公每多违执。悫大怒曰:‘宗悫年将六十,为国竭命,政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复与典签共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