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优务劣的成语故事
拼音tán yōu wù liè
基本解释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
出处《晋书·山涛王戎等传赞》:“浚冲居鼎,谈优务劣。”
暂未找到成语谈优务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谈优务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代谈宗 | 《晋书·潘京传》:“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 |
万口一谈 |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
不值一谈 |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但对胡雪岩来说,这数目太小了,不值一谈,所以乌先生佯作不知,默然无语。” |
不务正业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
不务空名 | 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
不劣方头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 |
不急之务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
不晓世务 | 《宋史 王安石传》:“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
不根之谈 | 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
不知世务 | 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孟子守旧术,不知世务。” |
不经之谈 |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
不识时务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
不达时务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设或不达时务,则报与田牛儿,回去告官,教他性命也自难保。” |
不通世务 | |
东谈西说 | 鲁迅《书信集 致金肇野》:“近来东谈西说,而其实都无深研究,发议论是不对的。” |
举止言谈 |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
优劣得所 | |
优哉游哉 | 《诗经 小雅 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
优孟衣冠 | 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
优差美缺 | |
优昙一现 | 语出《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
优柔厌饫 | 明·宋濂《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遐尔学徒,争奔走其门,先生随其资器,孳孳训迪,必使优柔厌饫而后已。” |
优柔失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优柔寡断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优柔无断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
优柔餍饫 | 语出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
优游不断 | 《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
优游卒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 《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