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安土重迁安土重迁的故事

安土重迁的成语故事


拼音ān tǔ zhòng qiān

基本解释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暂未找到成语安土重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安土重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岁三迁《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一岁九迁《南史·到撝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一抔土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一抔黄土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一掊土《史记 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一日九迁汉·焦延寿《易林》卷九:“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
一枕槐安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一片焦土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一路平安明 范受益《寻亲记》:“大王爷,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脚轻手健。”
一重一掩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三迁之教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上下相安《晋书·束皙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嫠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
下乔迁谷参见“下乔入幽”。
下寨安营
不习地土《南史 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不习水土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不伏水土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不便水土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不分轻重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不安于位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不安于室《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不安其室《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不安本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服水土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不次之迁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