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下笔便就下笔便就的故事

下笔便就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à bǐ biàn jiù

基本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出处《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暂未找到成语下笔便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下笔便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举两便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一匡天下《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一叶落知天下秋《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呵而就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一挥而就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一笔不苟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一笔勾断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一笔勾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一笔勾销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一笔抹倒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何次人家为我父母立茔安葬,盖祠奉祀,是何等恩情,岂可一笔抹倒。”
一笔抹摋
一笔抹杀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老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
一统天下《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一蹴可就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一蹴而就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一鼓而下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一齐天下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七上八下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七行俱下《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三下五除二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三分天下有其二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上上下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上下一心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
上下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