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疏慵愚钝疏慵愚钝的故事

疏慵愚钝的成语故事


拼音shū yōng yú dùn

基本解释疏慵:懒散;愚钝:愚笨迟钝。懒散愚笨。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有这般疏慵愚钝,孤陋寡闻。”


暂未找到成语疏慵愚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疏慵愚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得之愚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上智下愚《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下愚不移《论语 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交疏吐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亲不隔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亲极反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9回:“宝玉欲将实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
亲疏贵贱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予乐。”
人地生疏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仗义疏财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以学愈愚
以疏间亲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远间亲唐 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强,是疏远而间亲戚也。”
使愚使过宋 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
使贪使愚《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偎慵堕懒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我想他在俺家做了二十年夫婿,每日家偎慵堕懒,生理不做,今日做了官,就眼高了。”
内疏外亲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力薄才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初世为人,便要结识天下好汉,奈缘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
历世摩钝
历世磨钝
厉世摩钝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口呆目钝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外亲内疏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外愚内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
大愚不灵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大智如愚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先秦 李耳《老子》第73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学浅才疏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学疏才浅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