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秉笏披袍秉笏披袍的故事

秉笏披袍的成语故事


拼音bǐng hù pī páo

基本解释秉:执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袍:身穿官服。比喻作官。

出处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暂未找到成语秉笏披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秉笏披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秉大公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一秉至公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一秉虔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五月披裘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冠袍带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削发披缁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剪发披缁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剪发披褐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割须弃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割须换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史鱼秉直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同袍同泽《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垂绅正笏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带月披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则合带月披星,谁着你停眠整宿?”
应风披靡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当风秉烛明·无名氏《勘金环》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当风秉烛,恰便似水不浮沤。”
戴月披星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
戴角披毛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孙谨后日倘有异心,天诛地灭,万劫戴角披毛。”
所向披靡《梁书 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执锐披坚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披云见日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
披云雾睹青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披云雾睹青天。’”
披发入山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披发左衽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披发文身《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披发缨冠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披古通今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披坚执锐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