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枕山负海枕山负海的故事

枕山负海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ěn shān fù hǎi

基本解释见“枕山襟海”。

出处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暂未找到成语枕山负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枕山负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决胜负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一叶迷山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一山不藏二虎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一枕南柯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一枕槐安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一枕邯郸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一枕黄梁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一枕黄粱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万水千山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三山五岳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上天不负苦心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
不分胜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不识庐山真面目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泰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不负众望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丘山之功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
丛山峻岭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
东山之志《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东山再起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东山复起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东山复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
东山高卧《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东洋大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东海扬尘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东海捞针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