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始末原由始末原由的故事

始末原由的成语故事


拼音shǐ mò yuán yóu

基本解释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原由:缘由;来由。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同“始末缘由”。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又要与他诗看。”


暂未找到成语始末原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始末原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元复始《公羊传 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一厢情原
一相情原
下车之始《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下车伊始《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不因不由《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西门庆不因不由,信步走入里面观看。”
不由分说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不由自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不禁不由《儿妇英雄传》第十六回:“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不必等人盘问。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悬河的讲将起来。”
不自由,毋宁死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
与民更始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两相情原
中原板荡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中原逐鹿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九九归原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4回:“虽然沈小红性命也无啥要紧,九九归原,终究是为仔耐,也算一桩罪过事体。”
九原之下苏雪林《玉溪诗谜·引论》:“我们既不能起义山于九原之下而问之,只好付之缺疑了。”
九原可作《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予末小子《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事与原违
令原之戚《诗经 小雅 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伯仁由我而死《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信不由衷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信马由缰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俯仰由人金 元好问《论诗》:“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儿大不由娘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别说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儿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儿大不由爷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2回:“如今就是你把你大爷叫起来,儿大不由爷,他也管我不住。”
先自隗始《战国策·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全始全终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而今更有一段话,又只因一句戏言,致得两边错认,得了一个老婆。全始全终,比前话更为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