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汤泼雪的成语故事
拼音gǔn tāng pō xuě
基本解释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
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4回:“这一场大战,只杀得天翻地覆,滚汤泼雪,转眼间尸横满地,血水直流。”
暂未找到成语滚汤泼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滚汤泼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三汤两割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
三汤五割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众人祭毕,陈敬济下来还礼,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
不避汤火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东滚西爬 | 《中国民间故事选·铁金刚》:“打得官兵东滚西爬,急忙逃命。” |
云起雪飞 | 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
以汤止沸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
以汤沃沸 | 《淮南子·原道训》:“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是故鞭噬狗,策蹄马,而欲教之,虽伊尹、造父弗能化。” |
以汤沃雪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
傲雪凌霜 | 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傲雪欺霜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
傲霜斗雪 | 《上饶集中营 炼狱散记》:“墙上草,风吹摇摆、霜冻枯萎;而腊梅,却傲霜斗雪,开出满树繁花。” |
入火赴汤 | 《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
兵不雪刃 | 《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冰天雪地 |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
冰天雪窑 |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
冰天雪窖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 |
冰柱雪车 |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天文类》:“称人诗好曰:‘冰柱雪车’之句。” |
冰消雪释 |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
冰瓯雪椀 | 《有宗嘉话》:“必以天池浩露,涤笔于冰瓯雪椀中,方与此诗相副。” |
冰肌雪肠 | 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 |
冰肌雪肤 | 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冰肌雪肤,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 |
冰雪严寒 |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
冰雪聪明 |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
冰魂雪魄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
凛如霜雪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是她那艳如桃李之中却又凛如霜雪,对了光儿好似照着了那秦宫宝镜一般,晃得人胆气生寒,眼光不定。” |
剩汤腊水 | 老舍《骆驼祥子》:“做菜做饭全托付给了小福子,自然那些剩汤腊水的就叫小福子拿去给弟弟们吃。” |
卧雪眠霜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
压雪求油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八戒道:‘莫管,我这一去,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