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端本清源端本清源的故事

端本清源的成语故事


拼音duān běn qīng yuán

基本解释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宋·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暂未找到成语端本清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端本清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本万利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一本正经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一清二楚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一清二白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一清如水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船头上一清如水,郑氏不知利害,径跄上船。”
一碗水端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一窝端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这就对了,就得这样,谁问咱都告不知道,要没这种精神,咱早就让人一窝端了。”
一路风清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一锅端李晓明《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
万绪千端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三句不离本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三句话不离本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三清四白
不依本分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不可端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不安本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不惜工本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
不惜本钱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
不惜血本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为了不让顾客恐惧,我们是不惜血本。”
不清不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不知端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世外桃源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两袖清风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丽句清词
丽句清辞
乾端坤倪
云端里看厮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
作恶多端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