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当然的成语故事
拼音lǐ suǒ dāng rán
基本解释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暂未找到成语理所当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理所当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了百当 | 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
一人做事一人当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2回:“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 |
一以当十 |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一以当百 |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
一力承当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
一夫当关 |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两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唐 李白《蜀道难》诗:“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 张天翼《儿女们》:“天门口是个要隘,非造门栅不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 |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 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一无所取 |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
一无所好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1回:“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 |
一无所得 | 汉 焦赣《易林》:“步走逐鹿,空无所得。” |
一无所成 | 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
一无所有 |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一无所求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 |
一无所知 |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一无所能 |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
一无所获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
一无所见 |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悄呼芸名而祝之,满室寂然,一无所见。” |
一无所长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
一无所闻 | |
一目了然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一见了然 |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
一身作事一身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
一身做事一身当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我一身做事一身当,既有本事打了这强徒,那里等得他去调兵?” |
一面儿理 |